道士異人李皓白(二):親入軍中受擁戴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親入農軍中 李皓白受軍士擁戴
明末農民軍紛起
崇禎丙子(1636),農民軍李白成部入河南,李皓白便進入農民軍,彭而述說他是“陷入農軍中”,大約是—種地主階級的偏見。他在農民軍中參謀辟劃了一段時間,又回南陽舊居。這次他結識了一批農民軍的將帥,因為他謀略甚多,劍氣如虹,快意恩仇,又制止濫殺,深受將領和士卒的擁護。辛巳(1641),李自成農民軍再入河南,更多農民軍將帥慕名來拜謁李皓白,又邀其入軍參謀。李皓白婉謝未去,只誠懇地勸告農民軍將領們要盡量減少殺戮以聯系廣大群眾。鑒于許多農民出身的將領們是信奉神祗的,李皓白又因勢利導,告訴他們,“樂殺人者,常有陰禍”。于是河南一帶雖然人軍云集,戰亂頻繁,但極少燒殺。農民軍隊伍因得人心,愈滾愈大,深感李皓白謀劃正確,而地方人士也以身受李皓白的間接庇護,深為擁戴。
因為中原一帶戰火愈燒愈人,李皓白于崇禎癸未(1643)初離開河南往江漢一帶云游,他曾在黃鶴肌附近辟地靜修。但江漢之大,已找不出一片清凈讀書地。恰好農民軍張獻忠部攻下武昌,李皓白憑他在江漢一帶的聲名,飄然往見張部將領,告以李自成部在河南減少殺戮、收攬人心的經驗,勸張部少殺。張部將領表示欣然受教,武昌人心山此人定。李道士的名字也因而雀噪于河南、湖北諸省。
聲名鵲起 李皓白軍中出謀劃策
李皓白深得明軍主將寧南侯左良玉的賞識
這時,李皓白的聲名傳入了明軍主將寧南侯左良玉和湖北巡撫何騰蛟的耳朵里,他們兩人邢爭相邀請這位以諸葛亮,李泌自況的道士李皓白終于進入左良玉大軍的統帥部,當了上賓,替左參贊軍機。左良玉對李皓白是極其倚重的?上ё螽敃r雖擁重兵,號稱三四十萬,卻因招降過多,兵員復雜,有的要抗清,有的想降清,有的想清除皇帝身側權臣,有的卻夢想鎮壓農民軍,升官發財,內部很不—致,早巳隱伏分裂的危機。只是因為左良玉在將帥間有著深重的威勢,才能免強維持不散。李皓白對這點深感棘手。在左部,李皓白因原來與農民軍將領頗有來往,而到過河南、陜西、湖北—帶的農民軍火都聽說過李道士的盛譽,明軍將領也很慕名,所以投降左良玉的農民軍首領號稱“混十萬”的馬進忠以及左良玉部將領盧鼎、王進才都和李有較多交往。李皓白方想把這些力量團結起來,為左部逐漸聚—支精銳力量時,左良玉忽然嘔血病死。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率軍東下降清,李皓白憤然與馬進忠、王進才、盧鼎等部,四上投奔南明軍另一統帥,時為湖北巡撫的何騰蛟,繼續為抗清效力。甲申(1644),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清兵下江南,直薄武昌、岳陽。李自成敗死九宮山。李部農民軍高一功、李過等大軍投降南明,與何騰蛟,堵胤錫渚軍聯合,形成抗清的統一戰線。何騰蛟部壯大起來,統率南明軍和農民軍四十余萬人,號稱十三鎮。馬進才、盧鼎、黃朝宣、王進才等人均為十三鎮總兵之一。李皓白參謀于何騰蛟幕中.周旋于十三鎮總兵之間,做了不少勾通思想與團結抗清的工作。南明中將帥都知道李道人是位文武兼備的奇才。但李皓白卻逐漸發覺南明軍將帥對農民軍成見很深,并非真正的聯合,而是擁農民軍以自人,而且彼此互相掣肘。主帥何騰蛟,不僅與巡撫堵胤錫以及他所率的農軍忠貞營有矛盾,而且因為為人刻薄,挾嫌報復,以公害私,威望不高。加上偏處一隅的南明王朝, 內部仍競爭甚烈,競相攻訐,正象叫末人理學家王夫之丁亥(1647)《元日》詩中說的“湘濱日見翻紅浪,嶺外空聞換紫泥”那樣,洞庭一帶的南明軍和農民軍方在天天浴血奮戰,嶺外肇慶的小王朝卻還在爭官要爵。這樣兵驕帥庸,臣奸君懦的情勢,顯示出國事已不可為。就在這一年,李皓白廢然離開了何騰蛟,進入南岳朱陵洞的九仙觀靜修,不再過問軍事、國事,心境蕭條起來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