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真人孫思邈:行善濟人而得道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真人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七歲就學,即能日誦千言。北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賦異秉,不禁稱贊其為“圣童”,他覺得孫思邈是能成大器者,所以很難為自己所用,因而還十分嘆惜。
造于明萬歷元年的鎏金木雕藥王像
思邈成年后,對老莊百家之說猶感興趣。周宣帝時,他便退隱至太白山學道,每日煉氣養形,求學度世之術,終有成就,體合道真。他不但通曉如何推算天文歷法,還精究醫藥之學,且通過審察人之聲色,以診其疾。
內心仁慈,每以陰德濟物作為自己積功累行的途徑。
有一次,在他出行的路上,遇到一位牧牛童子,那童子正在宰殺小蛇,那蛇已受傷,血流不止,于是便上前懇求牧童將此小蛇放生,且脫下自己身上的衣物以為贖換;遂以藥將蛇身上的傷口封裹,并放于草內,自己便離去了。
幾個月后,他又一次出行,遠遠便看見一位白衣少年,騎在馬上,前有馬仆牽馬,那少年見到孫思邈,忙下馬叩拜,并連聲謝道:“多虧道長,救了我小弟一命”。思邈聞之,不明其所謝為何。此時少年復拜思邈,并請他跨上另一只馬,偕行如飛,霎時間來到一城廓,這里花木正春,景色和媚,門庭煥赫,人物繁雜,一派王者居所的氣勢。少年引思邈入庭,只見一人,端正美貌,祫帽絳衣,旁邊有眾多侍者;見到思邈到來,急忙欣喜相接,并向思邈表謝:“我十分想見道長,所以才派我的兒子前去相迎。前此日子,我小兒獨自外出玩耍,路遇愚人所傷,幸虧您脫衣贖救,才保全他的性命。請您到此,就是為了領同闔家,感謝您對我兒的再生之恩。今日得見道長真容,深感榮幸啊!”。說話間,幾人已至庭院深處,這里猶比皇宮后廷,只見一少年女子,領著一位身著青衣的小兒朝這邊走來,對思邈行了三跪九叩大禮,謝曰:“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私自外出,不料為人傷損,幸虧您救了他!”。聽到這里,思邈才反應過來,想起自己數月前曾救過一條青蛇的命,一便驚訝“這里是何所在?”。卻又見這庭院中的所有人,都稱呼那位祫帽者為君王,稱那位領著小孩的女子為后妃。越感奇異,于是便小聲問到身邊的人,答曰:“此涇陽水府也。”,這時思邈方才知道,自己已然來到了龍宮勝境,那祫帽者即是涇陽龍王。
孫思邈真人醫虎圖
龍王本來想設酒饌歌舞宴謝思邈的救命之恩,但因其辟谷服氣,所以只小酌幾杯酒而己。一晃三日過去了,龍王問思邈:“你想要什么,盡管說來”,思邈對曰:“我在山中居住,猶樂于道,只愿思真煉神,所以一切于我而言只是過眼煙云罷了”。龍王聽后,則備以珠寶金銀相贈,見思邈堅辭不受。便問道:“道長既然不要這些珠寶金銀,我當何以相報啊?”話間乃命其子取來龍官藥方三十首,贈與思邈,并說:這些是我龍宮的真寶,可以濟世救人。遂命仆馬送思邈歸山。
潛心醫藥治病救人,淡泊名利得道升仙
思邈回到山中,對自己的這段經歷猶感奇異。于是便懷著嘗試的心態,用那些藥方為人治病除疾,不料皆有立竿見影之神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三十卷里,就散布著這些來自龍宮的仙方在內。孫思邈素以察人聲色而診人之疾而著名,他編著的《脈經》,對我國醫學的發展起了猶為重要的作用。
孫思邈著《千金要方》明代刊本
隋文帝輔政時期,預聘其為國子博士,遭其婉拒,并說:“五十年后,自會有圣人出世,那時我自然會去助他,以濟生人”。唐太宗時,下旨召請思邈入京。但當太宗皇帝見到其真人時,不禁驚訝其容貌仿若少壯一般,感嘆道:“我素來聽說道長之德行,對您十分尊重,真羨慕那些能在您門下從學的徒眾,這是我的真心話”。遂欲授以爵位,思邈固辭不受。唐高宗初即位時,欲拜其為諫議大夫,思邈復固辭之。
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時年已百有余歲的孫思邈,于清晨沐浴后,儼其衣冠,端拱以坐。叫來堂下子孫說:“我為世人所逼,隱于洞府修煉,將升無何有之鄉,臣于金闕,不能應召往來。”并留遺囑,喪事從簡,語罷便氣絕身死。后人守喪一月有余,見其容顏絲毫不變,猶如在世一般。剛欲舉尸入棺,卻只有一件空衣在此。在場的人這才省覺,其早已煉就尸解上道,位證真仙了。
孫真人一生煉氣養神,精究醫藥,務行陰德,常蘊仁慈,汲汲以善為務。小蛇之傷,昆蟲之微爾,思邈以藥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蟲,非人可及,至于龍宮之報,感靈異之若此。《道德經》曰: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