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澎湖第一人 詩人道士施肩吾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開發澎湖第一人 詩人道士施肩吾
施肩吾,字希圣,號華陽子,公元780-861年,新城縣賢德上施家人。唐朝著名詩人、道士(別號棲真子)。
施肩吾畫像 資料圖
歷史上第一位定居并開發澎湖的道士
據史記載,施肩吾于憲宗元和二年(807)考中進士,任江西觀察使。后學道于洪州(今南昌)西山之游惟觀(今萬壽宮),晚年率領他的族人一同渡海赴澎湖列島(今臺灣)定居和開發。
關于施肩吾的赴臺定居和開發,據《續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一首《題澎湖嶼》詩:“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 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鹽水”。這首詩描寫了他的族人和當地居民一起生活、勞動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感憶》詩中寫道:“暫將一葦像東溟,來往隨波總未寧。忽見浮云歸別塢,又看飛雁落前汀”。則生動地記述了他們一行東渡澎湖的心情及領略到大海的壯麗風景。另一首《贈友人歸武林》說:“去去程何遠,悠悠思不窮;錢塘江上水,直與海潮通。”道出了詩人與友人的情誼,同時他又借朋友而去,來抒發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他的詩,對后世文人的詞賦影響很大,被譽為我國最早的海疆詩。
施肩吾定居澎湖后,給當地帶去了先進的科學、經濟、文化知識,傳播開發了農業生產,改變了澎湖當時的單一的采集經濟。使得澎湖列島經濟、農業、道教文化等迅速發展。
詩歌作品及道教著作
歷史上留傳下來的,有關他的詩歌及道教著作極為豐富。主要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詩》收錄他的詩多達196首;《萬首唐人絕句》詩集有他的作品也多達151首。道教著作主要有《西山群仙會真記》、《太白經》、《華陽真人秘訣》、《黃帝陰符經解》、《鐘呂傳道集》、《三住銘》一卷和《座右銘》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辭官做道士 著名詩人賀知章
下一篇:張三豐與太極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