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楚圣地長春觀 道子云集逢“仙緣”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長春觀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它位于武昌大東門外,蛇山尾部雙峰山麓,創建于元代,是為紀念長春真人邱處機而命名。長春觀建成之后,規模恢宏,屋宇千間,道友萬數,歷來為道教的叢林勝地。
長春觀(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紀念老子有“松島”之稱
相傳,古代此地多松,故有“松島”之稱。道教始祖老子曾應他的弟子之邀赴廬阜“會五老”,到了江南鄂州之后,沒有停留,即西轉而到湖港之鄉、雙峰山麓的長松島。人們為了紀念他,附會說此松島即長松島,曾建有老子宮。老子宮雖屬傳聞,但是古代的方外人在秦漢、唐宋各代卻因此興建了“先農壇”、“神祗壇”、“太極宮”和“太清宮”。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壇記》中真實地記載了這塊風水寶地:“城東黃鵠山下,廢營地一區。東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禮畫為四壇。”
為祭奉長春真人命名“長春觀”
元初時,全真道龍門派創始人邱處機,號長春子,仿效佛教創建叢林制度。他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賞,掌管天下道教,隨南下的韃軍(元軍)救人出水火。韃軍所經之處,就是邱氏弟子施教之處,于是,荊湖之地的邱氏弟子為祭奉長春真人,在松島上修建了以邱氏道號命名的長春觀。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九,長春觀都要舉行隆重盛大的邱祖會。
長春觀道藏閣(圖片來源于網絡)
觀內有珍貴道藏 為道子云集之處
長春觀還藏有歷來被道教認為寶中之物的全套明版《正經道藏》,加之神像、神龕、法器、匾額完整齊全,陳設古雅,使長春觀被譽為“江楚名區,道子云集之處,黃冠皈依之所”。著名學者錢大昕、英國李約瑟博士等都曾到此閱查《道藏》 。長春觀的遠近聞名,與該觀的歷任監院、方丈廣結善緣是分不開的,清代名士來長春觀閱藏查經之人接踵而至,莫不稱贊監院朱合真交結甚廣,慈悲大度。
大師開壇說戒 黎元洪親自贈匾
1865年(同治四年)在北京白支觀主持傳戒的律師張耕云,應長春觀監院干本賢、金教法之邀千里迢迢來觀開壇說戒。1925年,天門縣龍鎮出家的22代龍門正宗傳戒律師劉嗣授與監院侯永德攜手開壇說戒,受戒道眾454人同載《湖北長春觀乙丑戒壇登真錄》,武漢的軍、政、商界大員云集,高朋滿座,黎元洪贈匾“大愿圓滿”,蕭躍南贈匾“道岸同登”。 1864年,龍門第十六代宗師何合春從武當山來此發愿,得到官文及江南提督軍門李世宗捐助,進行了大規模修繕,使長春觀“廟貌森嚴、回復舊觀”。
今日長春觀之恢弘精致之建筑 演繹仙人奇緣
今存長春觀格局是1864年何合春率眾仿明代建筑風格,以斗拱鉚榫純木為結構重建的。全觀分左、中、右三路而進,中庭有四進。首進是紅墻青瓦的靈官殿,內供鎮守山門之神“五樞火符天將”,煞是威武。繞一巨鼎,經“五龍捧圣”,拾級而上是拔地突起的太清殿。高約5米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鑾金塑像供奉正中,后側左右是老君弟子南華真人和尹喜真人。東西殿壁上繪有以孔子問禮和老子修真、講經說法、出函谷關為題材的大型彩色壁畫。穿閬苑、蓬壺月門,沿花徑直上七真殿。內供有全真教的創立者王重陽的七個弟子,代表著七個不同的教派:龍門派的邱處機、遇山派的馬鈺、南無派的譚處端、隨山派的劉處玄、崳山派的王處一、華山派的郝大通、清靜派的孫不二。出殿登石階即上暗含玄理的“地步天級”,由左右分級而上即晤會仙橋。古傳,在殿內遇不見道人,若是在會仙橋上恰遇道人,即有“仙緣”,當你排除了凡心雜念之后,還可以聆聽到仙樂!越過會仙橋,再向上攀,則是長春觀的第四進殿宇三皇殿,紅墻碧瓦的殿內供奉著華夏民族的祖先伏羲氏、神農氏和軒轅氏。三尊座像,貌相原始,四尺高許,四肢袒露,只著葉衣。
三皇殿是長春觀的最高點,在這里極目俯瞰,四院里建筑寶瓶壓脊,單檐舒翼,古樹虬蟠,亭榭樓閣,站在三皇殿,鐵路高樓盡收眼底。想必只有到了這里,才能真正領會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的神秘之真諦。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