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先生談太極拳發展歷程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2 瀏覽次數:次
太極分五派如下:
1、 唐許宣平,所傳者叫三十七式,傳宋遠橋。
2、 俞氏所傳,為先天拳,受自唐李道子,傳俞清慧。
3、 梁韓拱月,傳程靈洗。傳至程氏子孫,名叫程必改為小九天十四手。
4、 殷利亨所傳者,為后天法,傳胡鏡子,再傳授宋仲殊,共十七式(十六種肘法)。
5、 張三豐所傳者,為武當派(因張居武當山)又稱為內家拳,其拳法以八門五步,為此中之要訣故名曰十三式,即言十三法也。
三豐之術,于明末清初傳關中王宗岳,再傳溫州,名陳州同。
三豐親傳:張松溪、張翠山等,名溫臺派。張松溪傳四明之葉近泉。近泉親傳吳昆山、周云山、單思南,陳貞石、孫繼槎。吳昆山傳李天目、徐岱岳。再傳授之余仲波、吳七郎、陳茂宏等。周云山傳盧紹岐一人。陳貞石:蕭扶與、夏枝溪。孫繼槎傳僧耳僧尾,姚石門,柴元明。單思南傳:王征南,再傳甘鳳池。直至清初,傳山右王宗岳。又數傳至河南蔣發,再傳至陳長興。陳長興傳:廣平府永年縣楊露禪、李伯魁。楊露禪傳其子:班侯、建侯、王蘭亭、劉萬春、任全佑、侯凌山(此三人后拜于班侯門下)。楊健侯傳其子:兆熊、兆清。兆熊又稱少侯,傳田肇麟,尤志學等,楊兆清字澄甫,傳陳微明,武匯川,褚德馥。世稱楊派。任全佑字保亭。傳其子及門生:艾紳改吳鑒泉。王有林字茂齋,郭芬別字松亭。王茂齋傳其子王子英為門生:趙鐵安,楊瑞霖字禹廷,再傳人趙安祥、吳連禎,王力泉等諸人,世稱吳派。
此外有陳清萍,得陳有本新架之傳。創趙堡派。武禹襄得楊露禪、陳清萍二人之傳,而創武派。李亦畬得武派之傳,而創李派;郝為真得楊派之傳,而創郝派;孫祿堂得郝派之傳,而創孫派。相沿至今,普通所熟拓者,為河北郝郝家派;河南陳家溝成為陳家派;河北廣平,為楊家派;還有河北武清,李樹勛字瑞東,與王蘭亭,結為金蘭之好,并得其傳,將其拳名改成為太極五星椎,又稱武清派。各派均有特長。
程式太極功法,程少先生,小九天序。
梁元帝時,程靈洗字元滌,江南微洲休寧人氏,授業于韓拱月。太極之功,成大用矣。傳其子程音于必,將太極之功法,立名為小九天。
小九天法式名,列之如下:
七星八步、開天門、什錦、提手、臥虎跳澗、單鞭、射雁、穿梭、白鶴升空、打膛錐、葉底花、頂頭云、攬鵲尾、鳳抖桐。共十四式。程元滌之小九天八方掌,觀經悟會法論。
太極拳能純功,精于易經,不能得九封于易經一書,必須朝夕,悟在心內,會在身中,超其象外,得其環中,有人所不能知,而己獨知之妙,若非得師一點,心法之傳,如何能致使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樂無窮。
宋仲殊后天法。宋氏后天法目,列之如下:
陽肘、陰肘、遮陰肘、晾陽肘、肘囊(底)槍、開花肘、八方錐、陰五掌、陽五掌、單鞭肘、雙鞭肘、臥虎肘、云飛肘、研磨肘、山通肘、一膝肘、兩膝肘。
以上十七法,除八方錐,陰五掌、陽五掌三法之外,皆屬肘法,變化萬端,運用肘法,對于手法步法多有幫助。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