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須去僵求柔 達大松大柔之境
太極拳2017-11-15
練好太極拳首先必須放松,才能達到去僵求柔目的。只有松才能沉,松是太極拳之靈魂。松是柔的勁道,是拳勢中的規矩,是自然放松。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放松并不是一點力氣都不用 放松關節是開啟的,肌肉軟組織是開展的。皮膚的毛孔要隨呼吸和動作的開展而開放,精神是安逸的。放松并不是一點力氣都不用,而是注重在意識的控制下不用拙力。太極拳是善用巧勁省力的學問。放松乃是一種通向深功夫高境界的技藝途徑。在放松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內氣,不斷…
-
太極拳經
太極拳2017-11-15
太極拳經 張三豐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后,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攘/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
-
太極拳說十要
太極拳2017-10-29
虛靈頂勁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分虛實太極拳…
-
太極拳補論
太極拳2017-10-28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
-
漫談太極拳的松靜意
太極拳2017-10-28
人體下為陰上為陽,右為陰左為陽,前為陰后為陽。練習松靜的目的,在于調整上下陰陽,平衡左右陰陽和媾通前后陰陽。媾通前后陰陽,即是打通任督二脈;平衡左右陰陽,則是要使人體氣血運行平衡;調整上下陰陽,目的在于(投火入水)。通過練習松靜,把易于升浮至頭部的虛陽虛火降伏下來。 降伏虛陽虛火的惟一關竅是足底的涌泉穴。練習松靜,是從頭頂百會穴開始依次放松到涌泉穴。百會穴居人身最高處,乃陽氣所會。內氣從百會穴直貫涌泉穴后,身體內的虛…
-
纏絲勁論
太極拳2017-10-28
太極拳纏絲勁,是呈螺旋形,始于內、形于外的一種勁別。螺旋勁始于內而形于外,然后達于肌膚毫毛之上。此勁是因平時練習太極拳皆以螺旋纏絲旋轉為核心所得到的。始而不覺,久而漸現,其勁始于腳、行于腿,通脊背,越兩小臂達于梢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之則能形成自然規律,舉手投足無須再加思考,則自然能隨心所欲,漸階神明。故與人交手時,此勁能自然行于肌膚毫毛之上,順而引之,逆而擊之,敵來化之,即化即打,純是心起勁達,而不知身之為已…
-
提勁論
太極拳2017-10-28
所謂提,即用螺旋勁向上提拔之意。在沾、粘、連、隨基礎上,以螺旋纏勁將對方重心掀起,使彼拔跟失重,為我所制。提勁須與驚彈勁嫌施并用,方能克敵制勝。用提勁時,步法須輕靈,以不易被對方察覺為妙。若對方知我勁,欲逃脫,就不易使用提勁,否則勉強提則有失控之為危。著名太極拳家陳長興曰:“上攏下提君須記,閃驚巧取有誰知。”這句話說明在推手時無論用何招法,在使用招法之前,都不能讓對方對我勁有任何覺察。上步出手要輕靈,隨彼動而動,然…
-
發勁論
太極拳2017-10-28
發勁和抖勁的關系是一個概念中大概念和小概念的關系。發勁包括長勁和短勁,抖勁只是短勁,又稱寸勁。他們都是在周身松沉蓄勁后產生的暴發勁。發勁、彈抖勁均起于腳跟,行于腿,主宰于腰,達于四梢。發勁是經過長期練拳和推手實踐練出來的一種靈活集中、運用自如的彈性勁。要練出這樣的彈性勁,不僅要注意到周身肌肉松弛與收縮的鍛煉,而且更要重視感覺靈敏和反應速度訓練,同時十分強調運用正確的技術,合理發揮肌肉的力量。所謂“用意不用力”,這里…
-
開合勁論
太極拳2017-10-28
所謂開,是伸放開展之意;所謂合,是引、蓄、化、屈、收之意。所謂開合,即是太極拳中的一陰一陽,一剛一柔,一蓄一發的概稱。開與合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的。如欲開必先合,有合則才能開。開與合概括了太極勁這個統一體中的兩個方面。開合勁是引發雙重之意,它無論在練習套路、推手、散打中處處皆用,因為套路和推手,一動周身各部位都處在一開一合之中,所以對開合要有足夠的認識。陳鑫曰:“動靜循環,豈有向哉!吾所謂一動一靜,一開…
-
拿勁論
太極拳2017-10-28
所謂拿勁,就是用手拿住對方臂、肘、腕、指關節處,使之進入死角,不能轉動關節而筋斷骨折之感,痛徹肺腑骨髓,因而被制服,此為拿勁,也可以叫做“拿法”。雖各家各門派對此都有各自獨到地研究,但太極拳對此研究地更為精細。無須大身法及反關節去拿對方,只需略使小巧合力,彼即受制,此為拿合兼用。只有拿與抓、摔、化、打并用,才能較為全面地發揮太極武術神威。所以“拿”在推手中的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決不可等閑視之。如在推手中忽視拿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