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6-08-20 瀏覽次數:次
相對于梨,柿子,李子等中國本土果樹來說,同樣原產于中國的桃樹似乎和它們一樣平凡無奇,但是縱觀現有的中華文化,不難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惟有桃樹從枝干到果實,每一處都被中國人賦予了特別的意義,桃木制品視為辟邪的寶物,異性緣好的人被稱作“很有桃花運”,老人過壽的時候,晚輩們會送制成壽桃形狀的糕點。為什么偏偏只有桃樹被賦予了這么多的寓意呢?
《山海經·海外西經》曾書曰:“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即桃林,相傳夸父追日饑渴而死,臨死前,將手杖化為一片盤曲三千里的桃林,于是桃樹天生有著太陽與夸父的神靈之氣,后世的中國人根據上古神話,將桃樹從根到花都賦予了吉祥的意義,甚至一些神仙的外在,都是與桃緊密結合的,如象征長壽的南極仙翁,便是以一手持桃木杖,一手托壽桃的形象出現。宋朝之前,中國人過年時掛的對聯,都是刻在桃木板上的,又稱桃符,希望來年驅邪避兇,萬事順遂。宋代詩人王安石曾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刻畫的便是家家戶戶將上一年的桃符換成新的桃符的畫面。
桃文化寄托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懷揣著這份質樸的憧憬,人們開始喜愛并研究這種吉祥的植物,最終發現它的藥用與經濟價值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山桃是中國最原始的桃樹,原產于黃河以北的山麓地帶,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雖然果實小而苦澀,可古人們就是在它的基礎上,培育與嫁接了水蜜桃,蟠桃,油桃等經濟品種。每到陽春三月,生長于山麓的桃花最先開放,其他種類的桃花這才隨著山桃花怒放,這些桃花不但美麗,曬干后更是一味中藥。據《本草綱目》記載:桃花味苦、性平、無毒。入藥可除水氣,破尿路結石,利大小便。意思是桃花泡水不但能治療便秘,腹痛,還能活血行瘀,有養顏通潤的效果,可以說得上即是一味藥,也是一種可長期服食的花茶。
桃樹結果的時間,也是食療的好時節,桃肉質致密,對胃陰不足、口干口渴,便秘等慢性病有較好的滋養作用。山桃的桃仁也是中藥,能活血行潤燥滑腸,還能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除此以外,山桃花的根、莖皮也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的功能。在桃樹上割一刀,會有粘稠的液體流出,曬干后會變成晶瑩的固體,中醫管這個叫桃膠,有潤腸排毒,滋陰養顏的作用。桃膠銀耳湯就是一樣滋補女性的日常美食,將侵泡至漲軟的桃膠掰成均勻的小塊,與冰糖以及泡軟的銀耳和水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繼續煮30分鐘,當湯汁開始變得有些粘稠時,放入梨丁煮5分鐘,一道甜美可口的滋補圣品便出鍋了。
又是一年山花爛漫時,行走在飄滿花絮的山間小道里,回味著桃樹文化為生活帶來的幸福,最值得感恩的,是我們的先祖,他們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最求,才是桃文化最原始的歸宿。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