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復歸于嬰兒》
欄目分類:道教典籍 發布日期:2016-08-20 瀏覽次數:次
嬰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與發展的起點,是人生這曲交響的前奏,是一切傳奇與故事的扉頁。面對嬰兒,尋常人會停下腳步去逗弄他,科學家會從他的舉動中發現人類研究的重要課題,哲學家則會從那一雙晶亮的眼眸中覺察到至善、至美的存在。當一位智慧的老人與一個幼小的嬰兒相遇,無限的哲思就在這老與少、智和愚的強烈反差中被擦亮。
醫院的產房中,又有一位新生兒呱呱墜地。護士用雙手小心翼翼地托起他,他還是那樣弱小的一個生命,不盈滿懷,緊閉雙眼,在護士的手中掙扎、哭喊。嬰兒階段,也許是自詡強大的人類最為脆弱的時期。除了身形短小、力量單薄之外,嬰兒的各種思維能力、動作能力都有待發掘、培養;而這些能力,向來被認為是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標志。換一句話說,剛剛出生、未經教育的嬰兒,或者不能被稱作真正的“人”。然而事實上,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哲學家,似乎都對人類的嬰兒時代格外關注。也許在嬰兒身上,人類所謂的“本能”才保留得最完整。科學家們從嬰兒身上發掘出了人類的無數秘密,而與科學家的工作相似的,還有哲學家的工作,只不過科學運用的方法是實驗,而哲學,則是思辨。
曾有許多中國古代哲學家通過觀察嬰兒來闡發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老子。《道德經》中曾形容嬰兒:“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認為,在這看似渺小脆弱、未經雕琢的生命中,恰恰保留著成人鮮有的“厚德”。也許人類真正應當艷羨并仿效的,并不是老謀深算的“智者”、或者孔武有力的“強者”,反而是懵懂而脆弱的嬰孩。在他黑寶石般的瞳仁里,總是閃爍著世間少有的純真。也許正因如此,人類才會如此珍視這種未經玷污的品質。嬰兒的眼中,仿佛什么都沒有——沒有功名利祿的左右,沒有機心,沒有貪欲;而也許正是這樣的“無”,才造就了嬰兒的“真”與“純”,才能承載人間最為敦厚的美德。“無”是萬“有”的開端,正如嬰孩是人生的起點。如果我們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尋“道”,老子會告訴我們,道在人間的最好載體,就是嬰孩;這些弱小的生命,就是最合于天道至德的存在。
面對剛剛出生的孩子,年輕父母心里的滋味是復雜的。新生命的降臨總是充滿喜悅,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生活負擔的加重。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開始了,人們從此要對年齡差距極為懸殊的兩方親人負起責任。然而在與這一老一小相處的時候,人們卻漸漸發現,這兩個年齡相差如此懸殊的群體,卻總能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
夏日的午后,吳爺爺和老伴仍像往常一樣坐在花園里乘涼。在午后的斜陽中,他們回憶著自己年輕的往事,享受著獨屬于老年人的愜意時光。隨著年華的逐漸老去,可能他們的視線模糊了,頭發稀疏了,牙齒脫落了,但是,此刻的他們告別了年輕時期的追名逐利,放下了社會和家庭賦予的重擔,他們開始依賴周圍的人,開始用心感受生活。但是不過一會兒這個原本安逸的下午,卻因為兩個小家伙的到來而被徹底打破。現代的老年人還擁有一個甜蜜的負擔——帶孩子。也許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不乏這樣的老人,當他們與孩子互動的時候,常常讓我們佩服他們的精神與體力而讓我們只能用“老小孩”來形容。可見老人和小孩多么相像!當人邁向晚年身體機能的退化,正是由強壯到柔弱的回歸;而那些天真與逞強,更訴說著他們像孩童一般的純真直率。這不就是一種“復歸”嗎?在生活的面前,他們沒有了偽飾,他們回歸了率真,他們丟掉了年輕時為謀生計學到的左右逢源,變得像孩子一樣直言不諱,愛惡分明。人們總是贊美初生嬰兒的純潔,卻很少有人會欣賞“老小孩”們反樸歸真的可貴。嬰兒的純真質樸,是來源于他們對世事人生的懵懂無知,這種無知,讓他們無法分辨價值,因此也無欲無求。然而老人們的反樸歸真,卻是一場艱難的自我超越。他們因有所經歷而有所選擇,他們因洞察世事而深諳價值,他們因超越經驗而淡泊利欲。從那一張張被歲月侵蝕的臉龐上,除了滄桑,也許,我們還需要讀懂他們的平靜,他們的超然,和他們如孩童般的純真笑容。若孩子因為率真,才會有驚人的創造力;老人正因為歸真,才會在柴米油鹽中不時冒出一句人生箴言。
《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身體上的返老還童,或許只存在于古老的神話和文學中;而對于現實的人來說,只有守住一顆如嬰孩般純真的初心,才能真正做到“復歸于嬰兒”。人類的生命或許就是一個由無到有、最后又復歸于無的神奇過程。復歸的過程,既是“成人”的過程,也是“成圣”的過程。在老子看來,圣人的表現,就應當像“嬰之未孩”一般:單純樸拙,只是因為堅持著抱樸守拙;愚蒙無知,只是因為懂得了大智若愚;狀如嬰孩,只是因為守住了那一顆彌足珍貴的赤子之心,不曾放失。“復歸”并不意味著“倒退”。當我們懂得回頭尋找曾經的純真時,生命,已然在這一刻被淘洗、被翻新。赤子之心,是“道”的彰顯。在脫離了嬰兒的天然質樸后,人們只有通過對“道”的領悟,才能尋回并堅守這顆“道心”、“真心”,才能擺脫奇智淫巧的左右與得失正誤的羈絆,才能在恬淡自足中收獲如孩童一般,簡單、晴朗的快樂。
復歸于嬰兒,是老與少的殊途同歸,也是智慧與德性的奇妙反應。
復歸于嬰兒,即是復歸于“真”,復歸于“道”。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