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驛財神廟與荷盒二仙的傳說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2 瀏覽次數:次
參觀雞鳴驛財神廟的時侯,看到壁畫中有和合二仙與財神爺在一起的內容。我的印象中,和合二仙是主婚姻之神,為什么和財神爺走到一起了呢?正當我在為此感到迷惑不解的時候,恰巧有一位在終南山隱居的道長也在參觀。我向道長請教。道長給我講述了一個和合二仙與財神的故事。
道長說,雞鳴驛財神廟建于元代,元世祖當初定都北京(當時叫大都)時,為了撫慰漢民族的反抗情緒,穩定政治局勢,加封了許多漢人崇拜的神靈,其中包括加封增福財神為福善平施公真君。壁畫中那個手執如意的騎馬者就是福善平施公。由于元世祖的加封,在蒙古人聚居區建了很多財神廟,其中雞鳴驛財神廟就是在那個時候建成的。后來經過不同朝代的修繕。廟中的壁畫大概是清代重修時完成的。
那么,為什么壁畫里面有和合二仙呢?道長說,古時候不叫和合二仙, 而是荷盒二仙”。這出自于當地的一個傳說。傳說懷來縣有兄弟兩人,哥哥養荷花,以賣藕為生,弟弟是木匠,以做珠寶盒為生。弟兄倆對財神爺最虔誠,每個月都要按時到雞鳴驛上香。他們平時吃苦耐勞,又加上頭腦靈活,在生意場上得心應手,年輕時就成了當地有名的財主。發了財之后,兄弟倆不忘鄉親,修橋鋪路,扶危濟貧,遠近聞名。
有一年正是水稻揚花的時候,突然下了一場特大冰雹,將稻子都打到在地里。看到一年快要到手的收成泡湯,許多老百姓哭天嚎地,痛不欲生。于是兄弟倆決定以一錠銀子一擔的高價收購青稻,幫助老百姓度過難關。收來的青稻谷沒有用,就堆在那里任其腐爛。
誰知不久爆發了馬瘟病,幾天之內方圓幾十里的馬匹都染上了病。有一老獸醫對眾人說:此病需堆黃的青稻谷才能解。”當地人都知道弟兄倆府上有堆黃的青稻谷,于是紛紛趕去購買。兄弟倆一分錢不收,全部免費送給鄉親們。
有一年秋天,弟兄倆為了準備越冬,出高價采購了大批木柴,堆放在自家場園中。有一個大風天突然失火,火勢兇猛。眾鄉鄰看到之后都爭先恐后地起床前去救火,可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正在柴垛越燒越旺之時,天上突然下起大雨,將火澆滅。然后又下了一天小雨,未燃盡的木柴竟慢慢變成了木炭。正巧這一年入冬后天氣十分寒冷,人們為了紛紛到和合府上購炭取暖,弟兄倆以市場價的一半出售,幾天時間一座炭山被眾人搶購一空。最終算下來,兄弟倆不但沒有賠錢,反而賺了錢。
弟兄倆的善舉感動了財神爺,于是送給老大一只玉蓮藕(荷的另一個名稱玉環”由此而來),送給老二一個聚寶盒。弟兄倆去世之后,老百姓就把他們也當作神仙來供奉,稱他們為荷盒二仙”,一個持荷花,一個拿寶盒。到明清年間重修財神廟時,人們將弟兄倆的故事也加到壁畫中財神的隊伍里面。
道長的故事令我們在場的參觀者耳目一新,人人都在財神爺面前磕頭之后才離去。
回來之后,我搜索了一些雞鳴山和雞鳴驛的資料。
雞鳴山之名始于唐代。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恃其英武征遼,嘗過此山",曾"駐蹕其下,聞雉啼而命曰雞鳴"。
雞鳴驛始建于元代。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辟驛路,設置站赤”(即驛站)。到忽必烈時,全國(不包括蒙古地區)已建有站赤1496處,其規模遠超漢唐。1271年11月,忽必烈正式建國號為大元”。1272年二月,采劉秉忠議,宣布在大都燕京(北京)建都。1273年,大都宮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大赦天下,為滿朝文武加官進爵,同時追封各路神仙。看來文財神李詭祖被加封為福善平施公大約就是在這個時候,雞鳴驛財神廟大約也是在此之后落成。
和合二仙與財神的關系,可在文學作品中找到一些線索。如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說話間,四靈大仙過去,只見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同著木公、老君、彭祖、張仙、月老、劉海蟾、和合二仙,也遠遠而來”。可見那位道長講的故事有一定根據。
(本文作者:錫林浩特 吳琪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