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子與龍山石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2 瀏覽次數:次
金庸武俠小說中,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俠肝義膽,悉心呵護英雄的后代。歷史上的丘處機也同樣是一位得道高人,受到了成吉思汗的賞識。他的真傳弟子叫披云子”!蹲嫱葌?披云真人》記載丘處機曾對眾弟子說:以后扶宗翊教,汝等皆不可及。”這個披云子何許人也,竟得到了丘處機如此高的評價?
披云子是丘處機授予的道號,他本姓宋,名德方,字廣道,山東萊州掖城人,生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八月一日(1183年)。他曾師事劉長生、王玉陽,后事丘處機。公元1220年,他隨師父面見成吉思汗,是十八侍行者之一,后在長春宮(今北京白云觀)修行。丘處機曾指點他說:汝緣在西南。”這一吉祥方位恰好在山西一帶,這也為披云子后來在山西弘揚全真教埋下了伏筆。
公元1234年,披云子應胡天祿之請在山西主持醮事期間,順便游歷了太原西山。太原西南一帶為呂梁山余脈,層巒疊嶂,奇峰兀立,溝壑深邃,泉水清澈,松柏相擁,蔥郁蒼翠,自古就是風景名勝之所,佛教廟宇、石窟遍布山間。令披云子驚喜的是,他意外地在龍山之巔發現了一處道教廟宇的遺址,同時還發現了兩個洞窟,其中一窟鑿刻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等的塑像,而另外一窟雕有伏羲、神農和黃帝的造像。披云子意識到這里正是他修道的福地,也是一個弘揚全真教的良所,于是率領弟子留了下來。經過數年的營造,一座金碧輝煌、殿閣崢嶸的昊天觀重新屹立于龍山之巔。他們還增修了五個洞窟,這些洞窟鑿刻在一面龐大的峭巖上,虛皇龕位于龍山之頂,洞內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及20尊諸虛皇道君神像;三清龕在其下,龕中正中雕刻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坐像,兩壁各雕6尊真人和侍者像;臥如龕位于三清龕東側,洞中石臺上正采用全真龍門派玉龍盤體法”修道的臥像正是披云子本人;玄門列祖龕則雕有全真七子的站像,塑造了他們講經論道的場景。石窟的藻井等處還雕有青龍、白虎、仙鶴、龍鳳等祥瑞圖案及元代的銘文題刻,彩繪裝飾,雕刻技法樸實,人物形象敦厚,衣飾線條簡練,風格粗獷,生活氣息濃郁。整座石窟渾然一體,規模雖不大,但在道教石窟中極為罕見,堪稱元代之最了。
開鑿龍山石窟之后,披云子沒有停止弘揚全真教的步伐,他又與弟子秦志安重新刊刻道教經典,維修呂洞賓故里永樂宮,去世后被追贈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元代以后,龍山石窟歷經浩劫,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遭到了日寇的盜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