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異人李皓白(一):明季亂世棄塵學道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九仙觀——元末張三豐還來此禮拜、煉丹,后建武當宮于觀后山上。明末,九仙觀與武當宮漸近頹圮,李皓白恰好在清初順治四年(1647) 自湘潭來南岳,重修九仙觀與武當宮,并任九仙觀住持。九仙觀得李皓白的慘淡經營,鼎力恢復,蔚為南岳第一大道觀,到民國二十九年(1930)后始衰。1958年以后,因修水庫而拆毀。
生卒未詳 交好彭而述得稱道
道士異人李皓白
李皓白字常庚,原籍青州(今山東省屬)。李皓白的一生異彩紛呈,的確是位奇人奇俠。他學書學劍,文武兼資,集儒、道、游俠于一身。清初,曾駐兵南岳、衡山、湘潭一帶的衡永兵備道。后任云南布政使的彭而述,自稱在南岳時有兩個很相得的方外朋友,一位是著名的詩僧破門,另一位就是李皓白。彭而述為李皓白寫過《送李皓白歸衡山序》和《道人李皓白傳》,又在他所作《林君苗詩序》中一再稱述:“比游衡山,得兩異人。—為道士李皓白,病面修軀,腹多經世書 。自命是魏夫人后身,薄李長源不為。”魏夫人是道家上清派第—代宗師。李泌(即李長源)是輔佐唐代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的著名政治人物。李泌在唐肅宗時避隱南岳煙霞峰下,肅宗賜以三品隱士服,代宗時復出山,德宗時任宰相。從彭而述的贊許,人們可以想見李皓白自許的高度。他前半生出入于農民軍將領和明王朝抗清人將左良玉、何騰蛟軍幕中,參佐戎機,歷經戰伐;后半生又遁跡名山,振興古觀,清修自勵,遵循全真教義性命雙修。
李皓白生卒年亦未詳,但從許長庚于清順治間(1644--166)贈他的詩中有句:“五十九年減眼中,欣然猶疑三洗髓。”加以推算,李皓白應該生于明萬歷中大約在公元1650年左右。少年時的李皓白,文學、武術、醫術,星算俱有造詣,這也是他后來能在農民軍和南明軍聯合抗清的戎馬生涯中縱橫捭閹的基礎。
明季亂世 李皓白棄塵學道
李皓白年輕時即以匡扶王朝,救民濟世為志向,曾遠游京師,干謁卿相,以儒學、劍術動官場。但萬歷、天啟間的明王朝,魏忠賢當權,誅殺忠良,東廠西廠特務對大臣邊帥實行秘密監視,極為嚴酷,動輒全家賜死。官場中除一批諂媚逢迎魏忠賢,尊稱他九千歲,結黨營私的人外,正直的士大夫人人自危,京城了無生氣。加上農民起義軍紛紛興起,清王朝又虎視耽耽于關外,頹圮之勢已成。這種形勢深深地影響了李皓白,使他廢然離開塵囂,轉而學道。據說,他在明天啟甲子(1624)中山北京回山東,途中遇一異人,傳以道家丹鼎符箓的學術。后來,便轉路去豫西和鄂東,在均陽淪浪亭又遇一道人,“龐眉丹頰,年可六七十許,號為四維長者”。“四維”兩字為繁體“羅”字拆開,當地五六十歲的道士都盛傳,年輕時看見過的四維道人就是這個樣子,幾十年間沒有變,不知有多歲數。人們揣測羅道人或四維長者就是嘉靖已丑(1529)年中過狀元的江西人羅念庵。羅念庵因任左春坊贊善時觸怒了明代皇帝,受過處分,從此不再求仕進。傳說他徜徉山水,放足衡廬,并與南岳高臺寺楚石和尚相知頗深。楚石曾欲送他外丹一顆,他笑笑謝絕道:“吾道自足”,因而人們說他內外兼修,不久仙去,云云。不過,明萬歷年間羅的弟子胡直作《羅念庵先生行狀》,雖然述說過羅念庵縱情山水.風骨如仙,但仍壽終正寢。如果真是羅念庵,那么這時至少有一百二十歲了。
四維長者大約對李皓白亦儒亦道,書劍俱佳很是喜歡,詳加指點。李皓白因此內外功夫均大進。據說他擲劍如白練,五十步可取人頭顱,劍又飛回;身輕如燕,可平地躍起丈許,人們驚為神人。于是他入武當,習武當內家拳,并正式成為全真派道士(按:武當道到明代已成為全真道北宗一脈,以李皓白這樣三教合—,文武兼資,性命雙修基礎,正適合于全真教義,是位出類拔萃的弟子。)李皓白以后又自武當南游江西、江蘇、安徽,在巢湖和廬山等處肚地棲息了好。幾年,再北入河南南陽。他在隆中結廬,隱隱以諸葛亮和邱處機自況。邱處機系道家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著名弟子,曾隨元軍遠征西亞,為忽必烈參贊軍事,講述道學,濟世活人無算。李皓白處明季亂世,大約也懷有這類想法吧。當時河南的明代藩王和宗室子弟都紛紛來南陽叩謁李皓白,執弟子禮,對他尊崇備至。李卻處之淡然,只辟室靜修,博覽群書,以待時世。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