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修行李永賢的言行之道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吳明水
我的師爺李永賢,是位老修行。她1928年出生在河南省獲嘉縣位莊鄉一個虔誠奉道的家庭里,受家庭環境熏陶,自幼跟隨父母持齋誦經、積德行善。11歲拜入道門,禮呂丹祿道長為師,道名志清。她志向堅決、誠心向道,年紀輕輕便立下宏誓大愿,持清規戒律,終身清修。
李永賢道長
自幼入道,道心堅定
老人家是父母末生,上有三位哥哥、一位姐姐,雖是最小,但在修行路上從不嬌氣。修行不是高談闊論,憑空想象神仙之好,而是必須要有真修實練。母親擔心她會道心不堅,半途而廢,便多次勸她慎重考慮后再做入道的決定,然而年輕的她志向堅定,背著父母偷偷立下誓愿,受了齋戒。雖然當時周圍沒有道教的宮觀廟宇,但她嚴格按照全真道的清規戒律在家修行。就這樣,道門中又多了一名信仰虔誠、道心堅定的修行人。她終生奉道守道,一晃已有70多載。當時的決定,使她一生苦憂參半,可提起這一輩子的修行,老人家講得最多的是:“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太好了,道教得以弘揚,這是教門中一大幸事。現在的道教徒都在享清福了,你們這一代好有福氣!”卻從不提他們老一輩修行路上的艱辛。其實,她老人家這個年齡的修行人,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苦樂冷暖自在其中。
李永賢道長所寫小楷表文
坎坷一生,甘之若飴
她二十幾歲時,母親、夫妻相繼離世,此后便一直與哥嫂生活。除了干農活,她從未忘記日行功課與靜修,還堅持練習毛筆字,那小楷寫出來的表文,連大學教授都驚嘆不已。“文革”中,沒有住廟的她被逼還俗成家,但她堅決不從,只有一個信念:任憑是死,也不放棄信仰!后來通過好心人介紹,她到一個林場打工做飯掙工分。當時老人家已將近50歲了,一個人做數十個人的飯,蒸饅頭、搟面條,到夜晚胳膊、腿、腳乃至全身都是痛的。雖然很累、很苦,但是獲得了自由,她就覺得快樂。在這期間,只要一有空閑,她就抄寫經卷、誦讀經文,晚上則練習靜功,參玄悟道,樂在其中。這樣的日子,她老人家整整堅持了13年。
即使日子這么艱苦,老人家還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一切。她覺得,這些苦都是修行中的磨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行人只要誠心向道就會有魔考,也終會有善果。她樂善好施,秉持著“寧叫人虧我,但我不虧人”的做人準則勸化度人、行善積德,生活中從不忘記自己是一個修行人。有一年冬天,門口來了個要飯的,她看那人穿得單薄,便把嫂子給自己做的新棉衣拿來送給那個人。老人家說,“自己有人心疼,送給別人就要挑好的給”。這是多么樸實的一句話,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她平時有吃的喝的也是先想著別人,自己省著送給左鄰右舍和來家串門的人吃,收廢品的那些人每次來家中都能討到熱騰騰的飯菜。對別人,她總是慈悲為懷,對自己則是秉承老君爺“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教誨,總是一身布衣,從不浪費。有活干時總是在前,吃東西時總是在后。嘴上從不講什么大道理,但一言一行皆符合大道。她老人家常說,修行不是高談闊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修行,行住坐臥皆不離道。
復建殿堂,矯健登山
憑著這一堅定的信念,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更堅定了她修行的意志。老人家這一脈源自太行山上白云觀,當時師祖呂丹祿在太行山上跟隨閆昌和大師一起修行悟道,曾止語托缽乞化三年。老修行為紀念始祖與閆大師,并為眾弟子開創修行之門,從1995年開始率弟子及眾善信與匠人在山上復建白云觀,修建了第一座殿堂三教殿。當時設備不先進,為了工程進度,已到古稀之年的她,夜間曾以蠟燭照路,從山上趕到山下的水頭村,步行十余里崎嶇的山路,到山下村里和匠人們一起商量第二天的工程進展。因資金短缺,老人家想盡了辦法。找一些向道、好道的工人來做工程,小工就由自己和弟子來干,以此較少開支。一切備料全是自己人從肩挑慢慢發展到車推,一點一點備齊的。在修建中,她會親自篩沙、和灰、搬磚,始終勞動不息。那年冬天,因為篩沙,天蒙蒙亮就起來干活,她的手都凍爛了。歷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建成了白云觀三教老祖大殿五間,后來又陸續新建殿堂數十間。
白云觀(資料圖 源自網絡)
2013年9月,86歲的老修行逢第五屆玄門講經之際,又登上了西岳華山,一鼓作氣游遍四個峰頂。她一路上行步敏捷、步伐輕盈,好多年輕人累得走不動坐下休息,一看見她老人家過來,都有點不好意思,連聲稱贊,還上前詢問及合影留念。至今,她老人家還會時常興致勃勃地念叨哪天再去登一次華山。
道德并重,苦修不輟
老人家一生修行不輟,內外兼修,即使再苦再累,內丹修煉也是生活中必須堅持的,一天也不曾停止。比如她上盤打坐直接盤腿不用手扶,前些年還經常給我們展示把腿從脖子后掛過來,那種柔韌,那種活動自如,年輕人也自愧弗如!她老人家終身清修,德行兼備,信仰虔誠,雖歷經磨難,但矢志不渝;她老人家生活簡樸,安貧樂道,把一生精力及積蓄全部用于修建廟宇和弘揚道教事業。她以自己的道行德行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好評,并感化著后學,雖說沒有轟轟烈烈,卻閃爍著耀人的光芒。88歲高齡的她,還精神飽滿、思路清晰、步履輕盈,被多少人羨慕。如今,她把殷殷希望寄托在徒子徒孫身上,希望他們能為道教事業多做貢獻,這份弘道的赤誠之心多么讓人敬重。
(作者單位為山東省棗莊市抱犢崮三清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