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青城一絕”建福宮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此地傳為五岳丈人寧封子修道處,該宮創建于唐代開元十二年(724),時名丈人觀,宋代改名“會慶建福宮”,F僅存兩院三殿,均為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宮內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點綴亭臺,宛如仙宮。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臺等古跡,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宮觀,又是游覽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青城山建福宮
建福宮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門左側。宮觀始建于晉代,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于今址。宮觀原名丈人觀,南宋時朝庭賜名“會慶建福宮”,簡稱“建福宮”。宮內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宮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規模擴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東華帝君等神像。宮前有清溪和緣云閣,宮后有赤誠巖、乳泉、水心亭、梳妝臺、林森洞等各名勝古跡,還有長達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長聯。建福宮,古木蔥蘢,在云峰嵐氣懷抱中,環境十分青幽,是游覽青城山的起點,不可不游的第一宮觀。
青城丈人峰
建福宮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山門左側。宮觀始建于晉,原址在今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于今址。原名丈人祠,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
進山公路,經赤城閣,沿清溪上行,迎面便是五峰并峙如屏的丈人山。它綿亙1.5公里,最高處海拔1120米。南坡為陡壁,丹崖峭拔,白云繚繞,黛色參天。山因寧封丈人得名。
主治神仙寧封
寧封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
《列仙傳》云:“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钡澜痰氖蠖刺於加幸晃恢髦紊裣桑喑巧降闹髦紊裣杀闶菍幏狻K闻沓恕段逶勒婢钣洝吩疲骸俺喑嵌刺欤瑒t龍蹻寧(封)先生所治也。先生嘗為陶官,通神幽隱,或履蹈烈焰,隨煙上下,黃帝順風禮問,受《龍蹻經》,得御風云術,遂封五岳丈人(統領五岳)!
古丈人觀即今日建福宮
古丈人觀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融昭寺崖前。唐開元十八年(730),刺史楊勵遷于今赤城巖下。唐徐太亨《青城山丈人祠廟碑》云:“當年奉敕,青城丈人廟,準五岳真君廟例!碧瀑易谥泻驮(881)辛丑七月十五日,詔內臣袁易簡、刺史王茲、縣令崔正規奉旨詣山修醮,封為五岳丈人、希夷真君。
北宋元豐三年(1080),詔加號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為儲福定命真君(見《蜀故》)。南宋淳熙二年(1175),因成都制置使范成大的奏請,賜名“會慶建福宮”。取古謠:“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之意,簡稱“建福宮”。
丈人觀舊有五岳四瀆壁畫!兑嬷菝嬩洝吩疲骸暗朗繌埶厍洌喼萑艘!鼻芯忧喑巧匠5烙^。中和元年僖宗遣使與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為希夷公。素卿上表云:“五岳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岳之上,不可稱公!彪犯恼扇藶橄R恼婢。王蜀先主修丈人觀,請畫五岳四瀆、十二溪女及岳瀆曹吏。詭怪生于筆端,觀者恐懼,實畫中之奇絕也。
今建福宮系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近年又再次進行大規模重建。它后有丹巖翠林掩覆,前有亭樓映襯,建筑中軸線與進山公路約成45度交角。游人沿著蒼楠翠覆的石級梯道,轉折入宮,外山門有著名書法家董壽平先生手書楹聯。內山門門額“建福宮”三字系1940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
建福宮現有大殿三重,前兩重系近年來青城山道教協會籌集資金新建的重檐樓殿:
建福宮第一殿:供奉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靈祖)及財神,內側供奉慈航真人。
建福宮第二殿:名為“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寧封真君及廣成先生杜光庭,亦稱杜天師。
建福宮第三殿:即后殿,內塑有三尊彩像:中間是太上老君,道教尊為教主;左面是東華帝君,即華陽真人王玄甫,為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創立者王重陽。殿堂板壁刻有張三豐祖師的詩,大殿檐柱上懸有長達394字的青城山著名長聯。
建福宮遺物發現
1958年后修青城停車場及民居中,陸續發掘出宋代《會慶建福宮飛輪道藏記》及大石缸、石蠟臺等文物和巨型石刻蓮花?病K茷闀c建福宮或玉華樓遺物。
梳妝臺傳說
梳妝臺位于丈人山赤城巖腹,從建福宮楠木林右側上山可至,傳為明末慶符王陳妃遺跡。易心瑩道長曾于此題詩:“水月山花萬種愁,鏡妝高處曉云收。迷離蝴蝶傳金粉,婉轉峨眉想玉鉤。香草有情臺畔綠,溪光無語廟門秋。紅顏寂寞知多少?不及荒寒一墓丘!
傳說:明末慶符王屯兵于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后來他帶兵出山征戰,清晨陳妃于此處梳頭,眺望奏凱歸來的慶符王。不料其夫戰死,陳妃也自盡。后人為紀念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建亭臺于此。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