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姑射山 細數唐朝緣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莊子的《逍遙游》中這樣描述了一座仙山:“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黃帝篇》亦云:“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谷,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圣為之臣。”這座山上有神人不食五谷雜糧、吸風飲露而且肌膚若冰雪,動輒婉約如處子,如此神幻之山就是位于汾西城西部邊界的姑射(音夜)山。
李世民在姑射山屯兵大敗敵人
這座仙山在與唐朝開國的兩位君王李淵和李世民也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唐武德二年定陽將宋金剛擊唐,并州裴寂軍潰,武周據太原,遣宋金剛攻晉州援之,進逼絳州,陷龍門,又攻澮州,屢屢陷唐軍以危險的境遇。于是,秦王李世民出龍門關,屯兵柏壁,征戰絳州。《鄉寧縣志》清楚地記載了李世民的這次戰爭,他的屯兵之地就在姑射山。當時秦王李世民登姑射山邈邈望去其支峰百二十里,實在是屯兵最理想的地理位置。柏壁之戰大敗劉武周,收復河東,聞名于史。
秦王洞
李世民在新絳和鄉寧的山中都屯過兵,當地百姓的傳說、遺跡也能與方志相互佐證,如鄉寧有秦王山、秦王廟,老凹溝至今仍有諸多關于李世民在此屯兵的傳說,如李世民及其夫人當年的住處被當地百姓稱為“秦王洞”、“東宮”、“西宮”,當時屯兵藏兵的“皇屯溝”、“藏兵洞”、操兵演練的“練兵場”、警示教育士兵的“禁閉室”、“改過田”、訓練戰馬的“教馬溝”等至今存留保留,還遺存秦王七星寶劍、隋唐錢幣、碗筷、木梳等珍貴實物。新絳許多地名也與李世民有關,如王村、東馬、西馬、下船莊、唐王堡等。
李淵肱骨之臣世居于此
老凹溝村落現有九戶十院。九戶人家的原始古樸的石窯依勢而建,上下臺階相連,左右院落相通,形成神秘的元寶形狀,有“元寶村”的美名,史家祠堂大門正好位于元寶心。史大奈,突厥人,阿史那氏,隋唐著名武將。原為西突厥特勒,隨處羅可汗入隋,后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太原起兵后,史大奈率部歸順,跟從李淵平定長安有功。受賜“史姓”,稱史大奈。后又追隨秦王李世民征戰沙場,曾在老凹溝居住。因其眷戀此處物華天寶,故留子孫長居此地,形成村落,目前村內史家祠堂即源于此。山之西的鄉寧縣還有史家灣、史家凹,似也可佐證。
古村落
新鄉公路將姑射山分隔兩側
而今,新鄉公路將姑射山分隔兩側,西側秦王屯兵平叛定國,東側清廉洞王通“設教河汾”,培養了房玄齡、魏征一代良臣,西武東文,因此,說姑射山“奠基盛唐”應不為過,正如姑射山新立山門所書“神仙府第 獨居天軸 秦王屯兵 奠基盛唐”。
山西古有唐虞之國,光緒年間的《直隸絳州志》卷十七說“:絳,古唐地舊稱”。周成王桐葉封弟叔虞于唐,唐高祖李淵曾官拜太原留守,后世襲為唐國公。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取代隋朝,國號唐朝即與古絳頗有淵源。《直隸絳州志》這樣描述“絳州八景”中的“姑射晴嵐”:
天際千峰出,嵯峨欲萬尋。
雨晴濃潑黛,云破遠攢簪。
仙去丹爐在,龍歸石洞深。
何當登絕頂,舒嘯散塵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