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南田山 風景如畫堪比世外桃源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南田是道教福地。所謂“福地”,就是道教傳說的神仙所居的名山勝景。
天下七十二福地 南田居其一
早在盛唐時期,道士司馬承禎所編的《天地宮府圖》就已將南田列為道教的第六福地;而北宋樂史所編的《太平寰宇記》更是對福地南田作了具體的描繪:“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萬山深處,忽辟平疇,高曠絕塵,風景如畫,桃源世外,無多讓焉!薄盁o多讓”就是沒多少遜色、沒多少差別的意思,所以南田和世外桃源沒有什么差別?梢姡鸫a在唐宋時期,南田就以道教福地聲名遠播了。
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許多道教高人在此修身養性
歷代以來,不少道教高人就在這里修身養性。清朝光緒年間編的《青田縣志》載:南田東南部的百丈漈瀑布旁邊有一個石室,據先輩說,從前有個陶真人在這里煉過丹。陶真人就是陶弘景。陶弘景,南朝時丹陽秣陵人,當初是南齊諸王的侍讀,后來隱居在句容的句曲山等地。由于幫助蕭衍奪取齊朝帝位建立梁王朝,參與國家機密,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肚嗵锟h志》說陶弘景煉丹南田,絕不是無稽之談,因為陶真人就曾在距文成不遠的瑞安西部的陶山隱居過,按《辭源》的說法,“陶山”的地名就是由此而來的。還有一位高人就是白玉蟾,南宋人,是道教南宗的第五代傳人。據說他也在這里修煉多年,留下了不少吟詠南田的詩篇;過去,南田有條城墻叫“白城”,很可能就是以他的姓氏來命名的。
南田曾經道觀林立,香火旺盛。在南田的三源,就存有五代吳越天寶年間建造的“無為觀”舊址;“無為觀”旁的那座山,原名就叫“南華山”。在道教福地南田,曾經是彌漫著濃濃的道教氣息的。南田能夠成為道教福地,必定有它獨特的地方。那它到底獨特在哪里呢?
它有四“奇”:
一奇“高”
南田素有“天頂”之稱。文成、青田一帶有句俗語,叫“九都九條嶺,條條透天頂。”意思是說,四面八方都有山嶺通向跟天頂一樣高的南田。在當地方言里,“通”和“透”是有所不同的,“透”還有遠上、直上的意思,更說明南田山的高峻了。
其實,從海拔來說,南田山并不算很高,僅660來米,但和它周圍的地域相比,就顯得鶴立雞群了。南田處于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甌江的中游流域和第三大河流飛云江的中上游流域的銜接地帶,而兩大流域的中游,地勢都是很低的!熬艞l嶺”的嶺腳海拔,除了西部的少數幾條,絕大多數都僅在70米到200多米之間。這樣,周圍的海拔低了,南田山的相對高度就高了,660來米的南田山就顯得突兀不群。
二奇“闊”
在如此突兀的山頂上,卻是沃壤百里,平疇千頃,是一片好大的高山臺地。國學大師孫詒讓的兒子孫延釗先生對這奇觀的成因作了分析。他認為,太古之初,洪水泛濫,南田山淹沒水中,那些巖石陡峭突出的部分由于長時期受到洪流的沖激和洪水的浸漬而剝蝕了,化成了泥土和矮山,后來水位降落,就成了現在的高山臺地。
三奇“水”
這如此突兀的山頂上,水源卻是那樣的充足。南田有句農諺:“大澇不漂流,大旱不歉收!鼻鞍刖洳浑y理解,南田是高山臺地,洪水當然是容易泄流,而說南田即使是大旱天也還是稻谷豐登,就十分令人稱奇了。
奇特之處就在于南田山的百丈飛瀑:它上接藍天白云,勢如蛟龍,聲如驚雷,直奔而下。探源溯流,水源來自于天頂湖。天頂湖主要由外湖和東、西兩湖組成。湖山合一,錯落有致,水道曲折,湖身幽隱。湖面達5.4平方公里,蓄水量達6060萬立方米,跟杭州的西湖不相上下!
四奇“霧”
南田的云霧是常年籠罩著的,這就更增添了神秘感。劉基61歲退休時,朱元璋送給他一首詩,其中兩句說:“不居鳳閣調金鼎,卻入云山煉玉爐”,說明南田是早就以“云山”出了名的。就拿劉基故居“武陽”這名字來說吧,也可看出南田多霧的特點。“武陽”這地名原來是寫作“霧垟”的,是村前田垟中常年多霧的意思,后來演變成“武陽”是方言諧音的緣故。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