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武夷山 道家文化影響至深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有一首《武夷茶歌》,詩中寫道: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這首七言絕句,贊美了武夷山最富盛名的道茶,并借此抒發了詩人對武夷山歷史悠久的仙道文化的向往之情。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雙重遺產地、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和避暑勝地。
武夷山九曲溪
洞天福地武夷山
道教尊奉武夷山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號稱“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真人劉少公治之。”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傳承基礎,《武夷山志》中記載,武夷自開辟以來,天造地設,其山之嵌崎險峻,水之曲折瀠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窺測。海內山水之靈異,于斯為最,秦漢以來,歷為方士羽客隱遁之所。相傳秦時有神仙降山中,自稱武夷君,受玉帝命,統率諸地仙,于是以“武夷”為山之名。武夷也成為地仙之宅,為各路地仙會聚之所。
武夷山名觀——止止庵
武夷山與道教文化
武夷山中心景區內,各個峰、巖、景點,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記。如古代帝宮、王城建筑要求體現日、月、星照臨,而九曲溪附近分別有星村,半月山,升日峰,正符合此要求;在景區御茶園內有口通仙井(井壁呈圓形),附近武夷宮有口龍井(井壁呈方形),這兩口井分別坐落在武夷山九曲溪的溪左與溪右,按“天為陽,地為陰;天為圓,地為方”之理念,配合上九曲溪的“S”路線,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極圖,通仙井以及龍井正是太極圖的陰陽兩極。此外,武夷宮、止止庵等現存之宮觀也是道教在該地的重要傳播之處。
武夷山茶園
武夷道茶精品——大紅袍
武夷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與道教也有著深厚的淵源。自古以來,道門中人就把茶視為某種含有“生力”的食物,為求“長生久視”,在修煉外丹時,茶往往是道教徒必備之物之一,茶文化正是從這一點上與道教有了初次的結合。因此,道人種茶、飲茶成為修道途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千百年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氣象和地理條件,武夷山道人培育了武夷巖茶,其中大紅袍等珍貴品種為許多愛茶之人所追捧。正如范仲淹所言,“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今人在品茗之時,也能體會到這不一般的玄妙仙境。
實用貼士:上海南站每日有三趟前往武夷山的列車,約10小時左右抵達。亦可乘坐班機赴武夷山。當地有便捷公交前往武夷山景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