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絕美的道教詩詞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文/小孜
從創造意境的角度來看,宗教和文學都有著驚人的想象力,都有一個奇麗的意象世界:仙界地府、出神入化、隱身遁跡,天上一日、世上千年……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道教世界,給中國古典文學以不盡的養料、無窮的遐想,引發出古典文學創作中的無數靈感。
奇麗的意象世界
道教詩詞為中國古典文學提供了一個神奇瑰麗的浪漫天地,促進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生、發展。在道教詩詞的影響下,古人的處世哲學也有較強的適應性,不僅能入世,也能出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道教主張輕功名,重生命,道教的主要經典《道德經》大抵以虛靜無為、沖退自守為事,這種不與世爭的觀念使得人們在失意之時能夠得到一種自我解脫。在這種處世哲學下,在一種淡泊的心態下,道教詩詞有了更多的風采。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絕美的道教詩詞吧。
《道情》白玉蟾
白云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周游四海你為啥,苦終受盡修正道,不染人間桃李花。
常世人間笑哈哈,爭名奪利你為啥,不如回頭悟大道,無憂無慮神仙家。
清靜無為是吾家,不染凡塵道根扎,訪求名師修正道,蟠桃會上赴龍華。
《道情》為宋代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紫清真人白玉蟾所創作。白玉蟾才藝過人,精通儒釋道三教,擅長詩文書畫。作為一代宗師的白玉蟾,畢生堅毅求道,而且以其文才風流、書畫兩絕聞名于當時人文薈萃的江南社會,成為海南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
無憂無慮神仙家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贊體。宋代后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布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內容有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四類。道情在傳統社會中曾發揮過教化倫理道德、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作用。
《早春》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這首詩為歷來評論家所稱道,此詩真正的佳妙之處是那自然的對仗所達成的特殊情韻。詩人觀察入微,筆法細膩,簡直是一位品梅的專家。
深深籠水淺籠沙
《梧桐影》呂巖
落日斜,西風冷。幽人今夜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此詞為唐五代道士呂洞賓的作品。從全詞所寫秋景和所抒幽情看,顯然是呂巖早期的作品,也就是他學道之前所作。“落日斜,秋風冷。”首先烘托出詞中主人公所處的特定環境,雖只有六個字,卻字字珠璣,不僅點染出秋天黃昏的冷寂,而且襯托出詞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為下文“今夜”蓄勢,巧妙地伏下一筆。
秋天黃昏
從全文分析,詞人與友人早已相約在先,“今夜故人來不來?”是自問,還是問人,抑或問天地星月?可見那焦急煩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如果說這一問是抒情主人公脫口而出、所未經意,那么末句“立盡梧桐影”則意蘊極深,寥寥五字,字字傳神,處處含情。呂巖的詞,正如傳說中他的神仙蹤跡,飄忽無定,不可捉摸。
《女冠子》溫庭筠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雪肌鸞鏡里,琪樹鳳樓前。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霞帔云發,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幃。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作者是與李商隱齊名的溫庭筠,二人被稱為“溫李”。《女冠子》,唐教坊曲名。詞看似寫坤道,而實為言情之作。作者以細膩的筆法,刻畫了坤道的容貌情韻,委婉曲折地表現人間柔情。
女冠子
《西江月》張伯端
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里何曾說夢。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張伯端,道教南宗初祖,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
空空空亦非空
本詩的意境是萬物自然,不需強求,沒有所謂的法,空也并不是空。靜和喧、語和默本是對立意義的詞,但在一定條件下是沒有區別的。人生就好比在夢里說夢一樣,不知道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化莊周。就象那樹上的果子,熟了自然就變成了紅色,大可不必不用去管它。與《道德經》中“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根樹》(節選)張三豐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紅塵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無根樹,花正紅,摘盡紅花一樹空。
空即色,色即空,識破真空在色中。
了了真空色相滅,法相長存不落空。
號圓通,稱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無根樹》是張三豐道長當之無愧的杰作代表。張三豐采用歌詞的題材、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便能體會其中的修真之理,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識破真空在色中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邱處機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邱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山東蓬萊)人,真七子之一。此詞是丘處機詞作中的上乘之作。此詞雖是詠物,實即詠自己,這正是文人詠物詞的寄寓手法。
玉樹瓊葩堆雪
此詞把梨花獨特超群的氣質,寫得生動鮮明,讓人有清新脫俗、靈秀異常的感覺。詞人所選取的歌詠之物,往往是個人內在性情與藝術風格的表征,因此丘處機歌詠浩氣清英、仙材卓犖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脫俗的風格、靈秀異常的神人氣息,而表現于作品中,則呈現了清拔脫俗的風格特色。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文:小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