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煉丹《稚川移居圖》 4億天價拍賣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稚川移居圖》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所作,表現的是東晉著名中醫藥學家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上還有倪瓚、陸居仁、陳則、韓性、樂遠、陶復初、錢岳等7人的題跋,據介紹,這7人都是與王蒙同時或稍后的大學者、大畫家或大詩人。此外,《稚川移居圖》上還有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極為珍罕難得。2011年6月4日,在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場拍賣會上,《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成交,成為當年拍賣市場上成交價最高的中國古代書畫作品。
王蒙所作《稚川移居圖》(資料圖 圖源網絡)
王蒙(1308-1385),元代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山水畫受趙孟頫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干濕互用,寄秀潤清新于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葛洪在羅浮山煉丹 (資料圖 圖源網絡)
羅浮山文化研究會會長謝澤南說,羅浮山是道家傳說的仙都,東晉的葛洪是道教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移居羅浮山36年,以朱明洞為中心,著有《抱樸子》、《金匱藥方》等道教哲學理論和醫學著作,并建沖虛(南庵)、白鶴(東庵)、孤青(西庵)、酥醪(北庵)四庵,從此羅浮山成為嶺南道教圣地。
七大家題詩 (資料圖 圖源網絡)
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后的七位大學者、大畫家或大詩人如韓性、倪瓚、陶復初、陳則等人題的詩。其中,韓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畫家王冕的老師,與高啟等人并稱為“十才子”的陳則的題詩是他存世的唯一的書跡,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稚川移居圖》上還有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極為珍罕。
王蒙創造的“水暈墨章”畫法 (資料圖 圖源網絡)
王蒙創造的“水暈墨章”,豐富了民族繪畫的表現技法。他的獨特風格,表現在“元氣磅礴”、用筆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懂嬍防L要》中說:“王蒙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惲南田更說他“遠宗摩詰(王維)”。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撳變和“繁”著稱;另一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余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郁然深秀”。
(本文由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