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收藏道教造像最多的博物館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文/李凇
清朝末年,朝廷派南洋大臣、兩江總督端方去美國考察政務,端方是一個文物收藏大家,到芝加哥后,對當時正在修建中的一個大型博物館費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Chicago)很感興趣,回國后尋找了一件精美的天尊石像贈送過去,即盛唐開元十三年楊真造天尊像,并在石像背后用毛筆詳細記載其事,包括英文譯文。這大概是有記載最早流傳到美國博物館的道教造像了。
費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資料圖 圖源網絡)
沒有想到,此后該館一位叫做勞福爾(Berthold Laufer)的人于1908-1910 年到中國西安等地大肆收購石像,這些收藏不僅使該館成為西方最早大批收藏中國雕刻的機構之一,還成為收藏道教造像最多的博物館,至今沒有其他博物館能夠企及。只是由于這是一個綜合性的人類學博物館,對這些道教雕刻不太重視,絕大多數造像都至今深藏庫房,知者甚少。
筆者于2000 年、2009 年兩次到該館考察,在庫房得以觀看和拍攝這些寶物。但因為有紀年的石像價格要比無紀年的貴,引得當時一些文物販子在石像上加刻年號牟取利益,所以許多造像是半真半假,需要仔細甄別。此外,美國其他博物館也有收藏。
筆者在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參觀
筆者在前文中僅對兩件造像做過介紹(波士頓美術館藏北魏延昌四年焦采造道教二尊并坐石像、弗利爾美術館藏北周建德元年李元海造元始天尊像碑),其他都沒有論及。以下擇其有價值和精美者分別介紹,所附圖片大多為筆者所攝(圖01)。有些造像是首次發表。本文主要介紹的是:
海外有紀年的最早道像:男官傅某造四面道像
男官傅某造四面道像
此像建于北魏太和廿三年(499 年),現藏美國芝加哥費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編號121396,該博物館的收藏檔案顯示,石像出自西安西南5km 的晾經寺遺址(今不存)。碑身大致為長方形,尺寸為65×33×21cm,四面造道像(圖02),碑首為兩面坡的屋頂形,正面與背面各有一大龕,造像略有不同:一面主像為交腳坐(顯然出自彌勒像),跣足。
頭戴平頂道冠,上部略似“山”字形。面部略殘,大耳。身著寬袖大袍,胸有束帶,雙手在腹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手指伸開。座為雙獅。主像左立一侍者,戴冠,著長袍,雙手捧于胸前。龕楣為雙龍首,但兩邊不對稱,右邊龍首下垂,占了侍者的位置,所以沒有刻侍者。龕下淺浮雕香爐和二供養人。
背面的大龕略同,主像的裝扮手勢均同于前龕,唯足部略殘,看不出交叉狀,可能是倚坐式(北魏佛教造像一般有釋迦牟尼和彌勒雙像,腳姿不同)。坐雙獅座。主像左右各立一位侍者,服飾手勢與前龕同。龕楣為雙龍首。側面,上部開一龕,內有坐像一尊,戴道冠,著對領衣,坐姿似坐佛的結跏趺。龕下刻有兩層共四位供養人像,各有榜題。
另一側面刻有發愿文四行:“大代太和廿三年歲次己卯三月丁丑/朔十六日□,咸陽郡石安縣西鄉□儀/□男官傅□造石像一軀,為過去師□、/又為所生父母,龍花初會,愿在先首恩。”
文字以下有二人,各有榜題,一為“男官”,一為“□□□安喜”。咸陽郡石安縣即今西安北面的涇陽縣。石安縣為石勒置,今之涇陽縣。
有美國學者認為,銘文中的“男官”是道教主祭的頭銜,我們從造像的樣式上也可證實其道教屬性。此碑的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在于碑首刻成屋頂式。造像碑一般都由三部分構成,碑座、碑身和碑首,但今存之北朝造像碑基本上不見碑首。這種造像碑很多都是露天放置的,即村邊道旁顯敝之處,不同于置于廟宇之內的造像,因此一個遮蔽風雨的碑首應是必要的,但由于碑首一般與碑身分離,很容易丟失殘缺,所以現今所存造像碑大多沒有碑首。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