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的神仙體系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4 瀏覽次數:次
( 一 ) 神仙的含義及神和仙的區別
“神仙”一般是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神仙”也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其實,神與仙是有區別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樸子》的說法,是屬于神異類,“非可學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極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間的凡人通過修道能夠修成的。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中國古籍中的“神”字,內涵相當豐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們難于預測、駕馭者謂之神,如《易》日:“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日:“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氣等謂之神,如“子日:‘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又有“圣人之精氣謂之神,賢智之精氣謂之鬼。”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如《家語》日:“不食者,不死而神。”可見“神”既包含先天神靈,也包含有精氣之神和希求不死之愿望。道教謂老而不死日仙。漢末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茍其有道,無以為難也。鐘、呂認為,所謂仙與人的分野,在于陰陽狀況的不同。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負陰抱陽而為人也。
( 二 ) 神仙的形象及特性
關于神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莊子?逍遙游》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云。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云,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云;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 三 ) 神仙的品位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圣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兇,圣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圣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天仙;中土游于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天隱子》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仙、至仙。
( 四 ) 神仙統轄的洞天福地
據《云笈七簽》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 ( 圣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 ) ,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四梵天又叫種民天、圣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圣、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三島即昆侖、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 五 ) 神仙實有、神仙可學
道教認為神仙是真實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等,都以生動的實例來論證神仙的存在。葛洪《抱樸子內篇》中《論仙》、《對俗》兩篇,反駁懷疑神仙存在的種種觀點,論證神仙實有。有人認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這是人之常理,“未聞有享于萬年之春,久視不已之期者矣。”《抱樸子》說:“夫存亡始終,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末乘,未可一也。”認為天地無窮,龜鶴長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規律。有人從人皆稟氣而生,“受氣皆有一定”出發,斷定所有的人“皇天賦命,無有彼此”,都有生死。《抱樸子》指出,人有差異,物有變化,因而存在著特殊的人,可以變為仙。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戀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見不到神仙。
《對俗》篇繼續論證神仙實有。有人說:“龜能土蟄,鶴能飛天,使人為須臾之蟄,有頃刻之飛,猶尚不能,其壽安可學乎 ? ”《抱樸子》指出,人雖然不能“土蟄”、“飛天”,但萬物之中人最為靈,自有高出動物之處,“真人但今學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氣以絕谷,不學其土蟄與天飛也”,不妨礙能修仙。
道教謂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首先,道生萬物,道寓于物,而道是永恒的,“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 ( 見《太上老君內觀經》 ) ,“生,道之別體也” ( 見《老子想爾注》 ) ,所以“學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樣永恒。“深根固蒂”即可“長生久視”。《抱樸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白天地至于萬物,無不順氣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氣、守一,返樸歸根,就可長生,可以成仙。
其次,用形神關系理論,論證可以修道成仙。通過對事物的變化和醫藥等的作用,來類推神仙可成,神仙實有,神仙可學。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學理論和修仙方術。
一:至尊三清及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 )
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 , 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
五老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 蒼帝 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 元老 君(簡稱元靈元老 黃帝 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 白帝 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只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為歲星(木星)
熒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樞
第二天璇
第三天璣
第四天權
第五玉衡
第六闿陽
第七搖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 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 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 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 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蒼龍 ( 東 ):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 ( 西 ):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 ( 南 ):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 ( 北 ):斗、牛、女、虛、危、室、壁
十方諸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圓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極坎宮
三官大帝
天官 : 紫微大帝
地官 : 清虛大帝
水官 : 洞陰大帝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靈 應真 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稱青玄上帝
太乙雷聲普化天尊:亦稱都天糾察大靈官. 王善天君
南極長生司命真君:亦稱南極真人.壽星.老人星
東岳大帝:全稱為東岳天齊仁圣大帝,又稱東岳天齊大帝,東岳泰 山 君,酆都大帝
三: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功曹:亦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
城隍:據說由《周禮》蠟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
灶君
門神
財神
瘟疫神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 ( 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
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微妙元通真君:
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 ( 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 )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寧封子:黃帝時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彭祖:顓頊帝之玄孫
容成公:黃帝之師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 茅君茅衷
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鐘離權
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五祖:
紫陽真人張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
長真凝神玄靜 溫德真君譚處端
長生輔化宗玄 明德真君劉處玄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
八仙:
鐵拐李
漢鐘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