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帝王之書《陰符經(jīng)》來歷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文/張妍
“隋唐時期,活動于西北地區(qū)的道教代表人物,主要屬于樓觀道派;”而李筌作為這一時期乃至于整個道教史上聲名顯赫的高道,亦不例外,成為唐代樓觀道在甘肅之代表人物。《神仙感遇傳》與《黃帝陰符經(jīng)疏》序言中均載其人,基本無出入,因后書所載略詳,故多錄其文。
李筌遇驪山老婦(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遍訪名山得《黃帝陰符經(jīng)》
李筌,隴西人。按道籍所載,他因喜好道術而遍訪名山,以精其道。后于嵩山虎口巖之石壁中尋得北魏寇謙之為傳之于后世好道者而藏于各地名山的《黃帝陰符經(jīng)》。因所得經(jīng)書歷時久遠,已糜爛破舊,故李筌抄錄其文,亦多加誦讀,但“雖誦在口,竟不能曉其義理!焙罄铙苋肭卦L道,至驪山遇老婦為其解說《黃帝陰符經(jīng)》之玄妙所在,始知其之要。
驪山老母為其解說《黃帝陰符經(jīng)》
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髽髻當頂,余發(fā)倒垂,弊衣扶杖路傍,見遺火燒樹,自語曰: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克。筌驚而問之,曰:此是《黃帝陰符》上文,母何得而言?母曰:吾受此符三元六甲周甲子矣。謹按《太一遁甲經(jīng)》云:一元六十歲,行一甲子,三元行一百八十歲,三甲子為一周,六周積算一千八十歲。年少從何而知?
筌稽首再拜,具告得處。母笑曰:年少顴頰貫于生門,命輪齊于月角,血腦未減,心影不偏,性賢而好法,神勇而樂智,是吾弟子也。然五十六年當有大厄。因出丹書符,冠杖端,刺筌口,令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乃坐樹下,說陰符玄義。
驪山老母告誡李筌
此外,驪山老婦還告誡李筌,《黃帝陰符經(jīng)》的傳授要多加選擇,不可妄傳。
言竟誡筌曰:《黃帝陰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參演其三,混而為一。圣賢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學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zhàn)勝之術。圣人學之得其道,賢人學之得其法,智人學之得其術,小人學之受其殃,識分不同也。皆內(nèi)出于天機,外合于人事,若巨海之朝百谷,止水之含萬象。其機張,包宇宙,括九夷,不足以為大;其機彌,隱微塵,納芥子,不足以為;觀其精微,《黃庭》八景不足以為學;察其至要,經(jīng)傳子史不足以為文;任其巧智,孫吳韓白不足以為奇。
是以動植之性、成敗之數(shù)、死生之理,無非機者。一名《黃帝天機》之書。九竅四肢不具,慳貪、愚癡、風癇、狂誑者,并不得聞。如傳同好,必清齋三日,不擇卑幼,但有本者為師,不得以富責為重、貧賤為輕,違者奪二十紀……日誦七遍,令人多智慧,益心機,去邪魅,銷災害,出三尸,下九蟲,所以圣人藏之金匱,不妄傳也。
李筌的為《黃帝陰符經(jīng)》作注疏
李筌亦依其所言,為《黃帝陰符經(jīng)》作注,并謹遵老婦之誡,“后來同好敬爾天機無妄傳也!
《太白陰經(jīng)》書影(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另據(jù)《神仙感遇傳》所載,其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入仕為官,且著述頗豐!伴_元中,為江陵節(jié)度副使,御史中丞。荃有將略,作《太白陰經(jīng)》十卷,有相乘,著《中臺志》十卷!焙笤鈾嘞嗬盍指ε艛D,遂游歷名山、訪道修身。
疏文中則有大量體現(xiàn)其唯物主義思想的論點,任繼愈先生即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筌是一位長期被忽視了的唐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有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李筌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主要保存在《陰符經(jīng)疏》中!笨芍渌枷胫,實當引起后世足夠的重視。
此外,《黃帝陰符經(jīng)》得以名著后世,很大程度上也應該歸功于李筌為其所作之疏。正因為李筌為《陰符經(jīng)》作疏,才使得這部隱晦難解的道教經(jīng)典得以為大眾所熟知,進而成為與《道德經(jīng)》齊名的道教經(jīng)典,以致于后世多有流傳《陰符經(jīng)》即為李筌所作的說法。盡管經(jīng)學者考證,《陰符經(jīng)》并非李筌所作,但亦可從側(cè)面反映出李筌為《陰符經(jīng)》作疏影響之深遠。(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編輯/懷霜)
(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選自蘭州大學2104年碩士學位論文《古代甘肅道教人物輯考——以為中心》,作者張妍。)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