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臺道發(fā)展中不可不提的三位高道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文/張妍
真正使得樓觀道從最初的小道團發(fā)展成為頗有影響力的大道派,則不得不提尹通、牛文侯以及王道義三人。
樓觀道(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尹通以精湛的道術(shù)久負盛名
按《終南山說經(jīng)臺歷代真仙碑記》所載:
真人名通,太和真人之裔也。幼欽祖道,觀光福庭,遂禮馬法師,密受微旨,內(nèi)充外暢,聞望日隆。魏太武遣使致禮,請謁不絕,高人勝士,朝野縉紳,車騎填門,冠蓋溢路,求玄問道,虛往實歸。年一百解化,每夜有神燈數(shù)枝,懸映冢上,值齋日則多。贊曰:高門奕世產(chǎn)仙材,垂手紅塵應化來。黃素一時歸有道,簪星珮玉照樓臺。
可知尹通以其精湛的道術(shù)久負盛名于世,引得包括魏太武帝在內(nèi)的高人勝士、權(quán)貴縉紳紛紛前來問道,樓觀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隨之大為增加。
牛文侯學識淵博 積德行善
尹通之后,牛文侯在前師基礎(chǔ)之上,與道眾四十余人進一步弘揚樓觀道派,為樓觀道發(fā)展成為大道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洞群仙錄》所引《高道傳》有載其人:“道士牛文侯性識穎拔,學洞古今,多誨人為善。每冬凜則布谷于地,使禽蟲有所食,陰功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積德,久而愈篤。”
《三洞群仙錄》(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可見,牛文侯學識淵博,致力于誨人為善之事,并以身作則,積德行善。
以品化人 樓觀道在民間影響力增強
后《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對其生平的記載又有所增益:
道士牛文侯,院西人也……尤深于莊老。至于天文地理,無微不綜。又善誨人,隨其性導以忠孝,其勸戒則示罪福之理,其威禁則以符箓之科。由是法教重興,人多化惡為善。嘗為人講說,未始措意于利財,至于不得已,則受小而辭大。訪人貧乏,密遣致物于其家,欲人不知其所從來也……西魏文帝大統(tǒng)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夢青衣道童告云:上帝有命,宜早治裝,明旦當發(fā)。及覺,乃與門人別。翌日澡浴訖,果化。降年八十二。
可知其精于老莊,根據(jù)各人特點誨人為善且效果顯著,樂善好施,以其精良的道術(shù)以及高尚的道德深得人心,使得人多化惡為善,也促進了樓觀道在民間影響力的進一步增強。除以身作則勸人為善之外,他還與一眾道伴致力于弘揚大道,樓觀道日漸興盛。這一點,《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在記載王道義時曾有提及:“初,道士牛文侯、尹靈鑒等四十余人,敷弘道化,朝野欽奉。”
王道義修繕觀宇 購集道經(jīng)
而到了牛文侯之徒王道義之時,他在前人敷弘道化、樓觀道已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基礎(chǔ)之上,大興土木、修繕觀宇,使得觀殿壇宇煥然一新。此外,他還令門人大量釆購精華之道經(jīng),收藏于觀中。
弘道修善漸入民心(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室中常有人語,弟子輩潛往伺之,乃真仙之降會也。后魏宣武永平中,將反真之際,白云滿室,異香盈庭,逾日方散。里人有見道義乘鹿而去。自此,樓觀道已從草創(chuàng)階段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道團發(fā)展成為較大規(guī)模的道派。樓觀道自魏晉初立,經(jīng)王嘉、孫徹、馬儉等傳承,至尹通、牛文侯等人弘道修善而漸入民心,甚至于招來包括最高統(tǒng)治者在內(nèi)的權(quán)貴高門前來問道,其社會影響力已大為增強。至王道義修繕觀宇、購集道經(jīng),樓觀道成為規(guī)模較大、道徒眾多、社會影響力較大的道教派別。
(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選自蘭州大學2104年碩士學位論文《古代甘肅道教人物輯考——以為中心》,作者張妍。)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