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白玉蟾最后的蹤跡 只道是“莫知所終”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詹石窗
向來有“道不言壽”的說法,所以不少道人的在世之年往往是模糊的,白玉蟾也是如此。
玉蟾祖師(資料圖 圖源網絡)
玉蟾祖師在世36年?
白玉蟾何時告別俗世?彭耜《海瓊玉蟾先生事實》說“紹定己丑冬,或傳先生解化于旴江”,接著又引其詩“待我年當三十六,青云白鶴是歸期”,而后推斷:“以歲計之,似若相符!辈闅v史年表,可知“紹定己丑”即公元1229年,許多學者據此而定白玉蟾在世36歲,并得出白玉蟾“夭折”的結論,這看起來似乎合于情理,但實際上是違反道教常識的。因為所謂“解化”并不是死亡。
“水解”原來是學道升仙的一種儀式
《海瓊玉蟾先生事實》接著又講:“逾年,人皆見于隴蜀,又未當有死,竟莫知所終。”這就是說,在白玉蟾“解化旴江”之后,又在甘肅、四川一帶出現,說明他其實并沒有死。彭耜所講的“解化”是道教的一種成仙方式,即依托某種器具、物質狀態而脫胎換骨、得道成仙。在南宗宗師里,“解化”往往是依托河流湖泊來進行,這稱作“水解”。例如白玉蟾的師父陳楠“假水解于臨漳”就是在水里完成其脫胎成仙程序的,而白玉蟾也是在水里完成這個程序的。
“解化”往往依托河流湖泊來進行(資料圖 圖源網絡)
實際上,“水解”并不是終結生命,而是改變生命的存在方式。從信仰的立場看,“水解”之類“解化”也就是跳進水里,完成一個學道升仙儀式,從此進入一種“與道合真”的精神狀態。
考白玉蟾所作詞有《水調歌頭》自述十首,其第三首云:“好因緣,傳口訣,煉金丹。街頭巷尾,無言暗地自生歡。雖是蓬頭垢面,今已九旬來地,尚且是童顏。未下飛升詔,且受這清閑!彪m然是到了“九旬”的高齡,但依舊還是“童顏”,可見白玉蟾是很懂得養生之道的。“未下飛升詔”表明到了九十歲了,白玉蟾還沒有上升于天上的神仙勝境,言外之意是暗示了他依然出沒于人間,只是超越世俗,而過著隱修生活。
白玉蟾最后到哪里去了呢?
彭耜以“莫知所終”四字標示。作為白玉蟾的嫡傳弟子,彭耜尚且不知道白玉蟾的最后歸宿,此后的種種推斷也就顯得蒼白無力了。因此,我們也只能延續彭耜的說法:“莫知所終!”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