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燊官道長:虛懷若谷揚正教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2014年4月,恩師陳燊官老道長懷著對他傾盡畢生精力的道教事業的不舍,駕鶴登真。祖師云:“大道之行,傳宗在人”,道長身前為人慈善,常以扶危濟世為懷,廣闡玄宗之美德。在此,讓我們深深緬懷其平生行道揚善之行,以寄哀思,以啟后學。
年輕時的陳燊官道長
豐碑:眾位信眾的懷念
真人生前打理裴仙宮,在信徒眼中,是有些許不一樣的。真人生前被很多信眾親切地稱為“燊官伯”,無論你有什么祈福,解惑要找他,他總是慈顏善目,熱忱待你。由于裴仙信仰廣泛傳播,前來求他幫忙的信眾絡繹不絕,老道長有時忙不過來,但看著信眾那眼里的虔誠與信任,即使抱恙他仍堅持做到有求必應;有人來求字,他總是認認真真,一絲不茍,不知道費了多少精力;他希望通過行法、筆墨為媒介,在不知不覺中超脫度化他人,啟人之志,滌人之性。
每日青燈搖曳下,信眾常常看到他在刊校整理科書;參加法事,信眾每次都看到他堅持捧疏端侍,一整天下來都不喊累,表達著對道教信仰的堅定,表達著對祖師的恭敬。
真人生前虛懷若谷,凡事親歷親為。暮年仍為宮務樓上樓下跑動,親自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還記得去年真人生日之時,他還在念叨,說要學宮里那棵千年的榕樹,吐故納新,常綠常新,盼望著還能為道教事業多服務上幾年。
這就是信眾心里的那位“燊官伯”,他的言行,心境,胸襟,使人為之敬仰,他的離去,讓每天習慣了到仙爺廟里和“老神仙”打個招呼,嘮叨兩句的百姓們哽咽、不舍,拙筆敘之點滴,以銘悼念之切。
2011年,92歲的陳道長參加天后宮重修落成開光大典
嚴師:眾位徒弟的懷念
恩師一生循道而生,體道而存,其道上有功,人間有行,觀其所行所為,于道于教,堪稱大善。
存正心
恩師在世,常誨吾輩,既尊太上為師,便當以清靜道德為宗,體造化而行,處世不與人爭,外棄榮華,內養生壽,安和定靜,無為自然,所行所作,順情合理,守中無偏,致虛守靜,深藏若虛。常言大道貴乎誠,因心誠則靈。敬畏天道,敬畏天地,乃可真正做到心誠,能誠則大道可學可知可成。不誠則心不純、心不正,不純不正則大道不成,自不得神仙之真。故吾輩當一生奉行正心誠意。
揚正教
恩師在世,秉己至誠,教化群生,濟世度人,勤于為延續我民族精神及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根本之所在而奔波操勞。發慈悲為懷,度人無量之心,闡揚大道之真理,數十年來不遺余力,上為往圣承道統,下為后學肇心得,展開一連串之弘道布教活動,八十年代重興福州裴仙宮,主持傳道,勸化人心向善,匡正禮俗,為正統道教之推行,正本清源,鏟除迷信,宏揚正教。
舉正德
恩師在世,教誨吾輩當修天爵以代替人爵,修天爵者飽仁義而味道德,斂浮華而就樸實,蓄精神而養正義,尊德性而道問學,寵辱不至,毀譽難加,造化不能拘,陰陽不能移,吉兇不能近,披天衣,食天祿享天壽,以明道為貴,以成道為榮,不為富貴所迷。恩師主張修道要能方圓應世,光明正大,禮下于人,謙恭自持,化氣質之性,消妒忌之念,無貴賤貧富之分。言明大道非孤寂守靜,避世離俗之小道,在塵世中可修,在朝市中可作。修道以清心寡慾為主,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事來心應,事去心止。舍世法,則無道法,無道法則不能修返本還元,保命全角之道。故學道者當言行相顧,動靜隨時抱從容之道,自登于神圣之域。
履正行
道教主張仙道貴生,度人無量。恩師一向認為欲學仙道之長生,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難以達仙道(天道),故人道之孝悌未了,則仙道難全。因孝者,乃德之基,善之先,天地之心,人之本,本立而道生。一念之孝,神自知之,一事之孝,神自敬之,孝子之家,祥云常繞,吉神眷顧。不孝之家,戾氣沖天,兇神在堂。故謂“百善孝為先”。再言兄弟者,乃手足也,不顧手足之情,有如無手無足之人,何以成人,何以成仙,天下雖有不孝悌之兄弟,但自古及今絕無不孝悌之神仙。
恩師悟道登真,吾輩當謹記教誨,繼承其志,正自度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