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金丹派南北二宗融合的高道陳致虛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陳致虛是中國道教名人,元代著名內(nèi)丹家。字觀吾,號上陽子。江右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好道而百通群籍,他以老子為儒釋道三教的始祖,以老子之道為三教的正宗。他又將老子之道歸結(jié)為金丹之道,認為如《道德經(jīng)》所云“仿佛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不貴難得之貨”等,皆直指金丹大道,顯露玄機。至于“眾甫”、“神器”、“玄牝”、“橐籥”之類,皆為經(jīng)中所隱八十余金丹術(shù)語之異名。
上陽子《金丹大要圖》
以老子的金丹之道會合儒釋之解
陳致虛將老子的金丹之道會合儒釋之解:“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綱五常,次則因定生慧。綱常既明,則道自綱常而出,非出綱常之外而別求道也。”目的為說明三教義理皆歸宗于老子之金丹之道,從而將金丹大道作為三教一貫的唯一正宗,強調(diào)以道為主的三教融合。天歷二年,在湖南衡陽遇到趙友欽,受其所傳金丹之道,隨后又遇青城老仙,傳以“先天一氣坎月離日金丹之旨”。于是精研道要,勤于著述,成為元代著名的內(nèi)丹理論家。
內(nèi)丹理論重視精、氣、神
陳致虛的內(nèi)丹理論,來源于南宋的張伯端、白玉蟾,他十分重視精、氣、神的作用。
認為修煉內(nèi)丹,“不外神、氣、精三物。 是以三物相感,順則成人,逆則生丹。何謂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虛化神,神化氣,氣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謂逆?萬物含三,三歸二,二歸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養(yǎng)形煉精,積精化氣,煉氣合神,煉神還虛,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他除宗承南宗張伯端、白玉蟾的內(nèi)丹清修說外,又宗承南宗劉永年、翁葆光一系的陰陽雙修丹法。主張第一步男女合煉以成“外藥”,進至第二步,方在己身中造化,以成“內(nèi)藥”。“內(nèi)藥只了性,外藥兼了命;內(nèi)藥是精,外藥是氣,精氣不離,故為真種,性命雙修,方證天仙”。這就是他在《悟真篇三注》中的基本思想。
陳致虛是南宗道士又融有北宗之學(xué),但鑒于當(dāng)時金丹北派(全真道)的勢力遠盛于南宗,故而將自己師承之系統(tǒng)與全真道相聯(lián)系。自謂:“我黃房公(宋德方)得于丹陽(馬鈺),乃授太虛(李玨),以傳紫瓊(張模),我緣督子(趙友欽)得于紫瓊。”又稱:“金丹之道,三十四傳而得雙玉翁(李玨),又三傳至于予。”宋德方后為邱處機弟子,曾受邱處機遺命編纂《大元玄都寶藏》,是元代有名的全真道士。
入元以后推動金丹派南北二宗合并
入元以后,金丹派南、北(全真道)二宗,經(jīng)過較長時期的認同,已逐漸產(chǎn)生合并二宗的要求,至元代中期以后,二宗合并的條件業(yè)已成熟。本屬南宗、而自認為北宗正統(tǒng)的陳致虛,自然成為南、北二宗合并之中介與積極推動者。他在《金丹大要》里構(gòu)造了一個金丹法統(tǒng),為二宗合并提供了共同尊祀的祖師譜系,謂:“華陽玄甫、云房、洞賓授受以來,深山妙窟,代不乏人,……燕相(劉)海蟾受于純陽(呂洞賓),而得紫陽(張伯端),以傳杏林(石泰),紫賢(薛道光)、泥丸(陳楠),海瓊(白玉蟾),接踵者多。我重陽翁(王嚞)受于純陽,而得丹陽(馬鈺),全真教立,長春(邱處機)、長真(譚處端)、長生(劉處玄)、玉陽(王處一)、廣寧(郝大通)、清靜(孫不二)諸老仙輩,枝分接濟,丹經(jīng)妙訣,散滿人間”。
陳致虛將全真道祖師王重陽劉海蟾并列,認為他們同樣以呂洞賓為師,而把南宗尊奉的張伯端等南五祖作為王重陽的晚輩,這種排列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全真勢強、南宗勢弱的現(xiàn)實,又符合元代皇帝早已封王玄甫、鐘離權(quán)、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真君”、“帝君”的“皇命”,因而后為南北二宗人所接受,成為二宗合并后共祀祖師的基礎(chǔ)。由此可見,陳致虛對南北二宗的合并作用頗大。
弟子甚眾 著述豐富
陳致虛弟子甚眾。較著者有王冰田(初陽子)、潘太初(一陽子)、車蘭谷(碧陽子)、明素蟾(宗陽子)、歐陽玉淵(元陽子)、余觀古(心陽子)、李天來(來陽子)、張毅夫(四陽子)、夏彥文(得陽子)、趙仁卿(扶陽子)、鄧養(yǎng)浩(南陽子)、趙伯庸(致陽子)、陶唐佐(東陽子)等,多為元代擅長金丹之道士。著有《金丹大要》十六卷,《金丹大要圖》一卷,《金丹大要仙派》一卷,《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注解》三卷,《參同契分章注》三卷,《悟真篇注》若干卷。后人將其后一著作與薛道光(實為翁葆光)、陸墅注合為一書,稱《悟真篇三注》。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