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傳奇教授有顆中國心 癡迷道家研究奇門遁甲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與朱塞利托的相識,是來自于一次里約街頭的問路。當幾個中國人在Central地鐵站出口外的街道上彷徨的時候,朱塞利托主動走了上來,他用的是中文問好。
“我一直和別人說,我生錯了國家,我應該生在中國而不是巴西,我的內心有一顆中國心。”這恐怕是朱塞利托說過的話中,最讓中國人感動的話語。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提前退休的大學教授
朱塞利托出生于1960年,今年54歲,大學退休教授,離婚,膝下無兒無女。和中國一樣,巴西也是實行男60歲女55歲退休的制度,不過,朱塞利托提前退休。現在主要的工作,是打理自己名下的兩處房產的出租和管理事宜。一套在拉帕區,也就是哈蘭吉拉母女房子的樓上,三室的房子。一套在弗拉門戈海灘,一室的房子。
有精明的生意頭腦
朱塞利托也有非常精明的生意頭腦,當獲悉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期間會有中國記者團過來采訪時,不失時機地介紹著自己的房子,不過他的表述非常實在。“我的公寓有三間臥室,如果大家對舒適程度和擁擠程度沒有太高要求的話,可以同時容納8個人。”朱塞利托說。喜歡中國文化的他,也希望能將自己的房子租給來自中國的朋友們。
因武術片與中國文化結緣
朱塞利托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石深明,不過,由于他的中文水平有限,加上中文的多音字太多,他只能用曲折的意思來表達出這三個字,而且,他無法連續念出自己的名字。與中國文化的結緣,和很多外國人一樣,都是來自中國武術片。在13歲也就是1973年,朱塞利托看了一部由美國人大衛-卡拉丁主演的電視劇《功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中國文化之旅。“那時候我13歲,《功夫》片中的小男孩,和我的年輕差不多,是個孤兒,他想成為少林寺的武僧。”朱塞利托說,“當時,我看了很多的中國元素,突然感覺發現了自己一樣,覺得這才是我應該過的生活。接下來我就努力地尋找一切有關中國的文化。”
奇門遁甲(來源于網絡)
陰陽五行都可以解釋得清楚
40年來,朱塞利托一直在研究中國文化,對道教思想、星相學和風水非常感興趣。“我喜歡星相學,現在也在學習八字、風水和易經這些內容。我也非常喜歡道家的思想。道教的陰陽,是很深的理論,可以放任在任何領域,陰陽五行都可以解釋得清楚。”朱塞利托說。
研究奇門遁甲 遇到語言障礙
盡管有興趣,但是學習的過程卻是痛苦的,因為語言成為了最大的障礙,而朱塞利托雖然在學習中文,但是并不是作為一種強制性的義務。“問題是,我會的中文不多,這是我接觸中國文化最大的障礙。有很多中國文化的書,都是用中文寫的,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難,比如我現在在研究的奇門遁甲。”朱塞利托說,“我學習中文沒有什么強制性。我有工作,有家庭,學習中文就如同我的愛好一樣,今天記一些,明天記一些,而不是每天強制性要學多少。”
因道教習俗 未能牽手中國女友
朱塞利托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此之深,以至于他曾經差點交了一個中國女朋友,卻又因為中國文化的影響而抱憾,這聽上去像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故事。“我年輕時,大約20多歲的時候,我遇到一個中國女孩,那應該是1986年,她剛剛來巴西,不會說葡萄牙語。當時幾乎成為了我的女朋友。”朱塞利托說,“沒有成功的原因,是我也有一些中國式的迷信,因為她出生在1966年,是馬年,屬火,我出生于1960年,是鼠年,屬火,按照中國道教的習俗,這兩個年份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水火不容’的。我當時雖然愛上了她,但是還是沒有開始和她談戀愛。”
奇門遁甲活盤
喜歡中國文化的原因
對于喜歡中國文化的原因,朱塞利托有自己的說法。“因為當你對比中國和巴西文化,中國有7000年以上的文化,巴西文化來自非洲、葡萄牙、歐洲其他國家,是一種混合的文化。比如美國的文化,也沒有什么文化基礎。中國的文化非常深邃。在美國或者現在科技,‘新’是最好的詞匯,什么都要新的。但是在中國,‘老’才是最值錢的,最有價值的。這就像服藥一樣,你肯定會選擇已經很多年被證明有用的藥,而不是新藥,從來沒有用過的藥。”
沒有牽掛后才能放心地去中國
朱塞利托從未去過中國,盡管距離遙遠,但是去中國其實很簡單,不過,他現在不去中國的原因,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我不喜歡巴西文化,我從來沒有到過中國,那是因為我擔心自己去了中國,就不會回來了,我有這種預感。因為我覺得那就是我的國家,希望生活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之中。”朱塞利托說,“所以我得等確定自己在巴西的生活沒有牽掛之后,才能放心地去中國。”
自己也是一個矛盾體
不過,就像他老愛掛在嘴邊的“陰陽”和“矛盾”一樣,他自己也是一個矛盾體。盡管離婚,朱塞利托現在有了自己的未婚妻,將自己的兩套房子都租了出去,住進了未婚妻的家中。“我還沒有孩子,未婚妻說,她想要兩個孩子。”54歲的朱塞利托顯得一臉天真地說。
中國之行,可能只是一個遙遠的夢。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