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觀星望氣候圣人之所——終南樓觀臺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天下第一福地
樓觀臺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終南山北邊,東距西安約7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譽為中華文化之魂所在地,有 “天下第一福地”美稱。另外,它還有 “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譽。
終南山樓觀臺
樓觀臺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留下樓觀臺這一名稱。公元前5世紀的某一天,周康王時期的大夫尹喜正在草堂和夫人弈棋,忽聽門外吵吵嚷嚷,接著便有下人神色慌亂地跑進門來,語不成句地說:“大夫大夫,大事不好!”尹喜將手中舉著的棋子穩穩地落在棋盤上,扭過臉來不慌不忙地問:“什么事,如此慌張,這樣大驚小怪,”下人說:“東方天空忽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狀奇異得很,活似龍蛇邀游太空,滾滾西來,勢不可擋。下人們想,如今戰亂四起,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兇?請大夫上樓觀望!”
尹喜聽說有這等事情,便站了起來,隨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樓,舉目遠望。果然見一股紫氣如蚊龍騰舞,自東西邁。尹喜觀后,掩不住心頭興奮,連聲贊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氣,真人將至矣!”于是便上書朝廷愿為函谷關令,遂蒙恩準。到關,敕門吏曰:“若有名翁從東來,乘青牛,勿讓過關,當稟我知。”關令尹喜計算時日將至,便令下人全部齋戒,恭候迎接。
老子
至期,果見一老者,天庭飽滿,鶴發童顏,兩耳垂后,眉長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邁著有節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遙自在,悠然自得。尹喜見之,趕緊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參拜:“圣人來矣,有請!”原來,這騎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老君姓李名老聃,宇伯陽,系東周守藏史。因周室內亂,便辭去官職,準備西行,路過函谷關。他見面前這位官員,清奇不俗,氣度非凡,便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得知老夫將至?”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關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見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見紫氣東來,狀如龍蛇,知真人將西行,故于此迎接。”
老君日:“吾亦知子之奇”。遂相攜入關。尹喜辭卻關令,同回草樓,請老君講經傳道。這就是 “紫氣東來”的故事。后人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老子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傳經授道、著書講學之地?這個問題提得好。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是因為這里風水好。《陜西志》載:“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宋代文學家蘇軾也說:“此臺一攬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更是贊美樓觀臺為天下“第一山”。
的確,這里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有“十里瀑聲”的野牛河飛瀑,“仰首一線天”的四十里峽,“可觀黃河日出,能看行云霧海;風鳴林嘯,五月飛雪”的首陽山以及溶洞、風井、石林帶等。而且,這里森林繁茂,山清水秀,有一種“古、秀、幽、靜”的絕妙意境,而這種環境特別適合老子的想法。因此,他老人家就選中了我們樓觀臺。
樓觀臺歷史遺跡
樓觀臺從西周函谷關關令尹喜在此結樓計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了。其間,它經歷無數次興衰。
據史料記載,周穆王曾來此游樂,并建造“樓觀宮”;秦始皇在觀南建清廟,親來求拜神仙;漢武帝在觀北建祠;東漢之后,老子被依托為道教開山祖師,樓觀臺由此成為道教祖庭;晉惠帝在此植樹10萬余株,遷來居民300多戶專門維護建筑和園林;南北朝時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樓觀派”;唐高祖李淵認老子為祖宗,親來樓觀臺,改樓觀臺為“宗圣宮”;唐玄宗以夜夢老子為名,改 “宗圣宮”為 “宗圣觀”,并擴建規模。一時間,這里殿宇豪華,道士眾多,盛極一時。這之后,樓觀臺漸漸走向衰敗,真可謂 “盛極而衰”。
不過,樓觀臺的鼎盛時代也是我國古代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因此,這里保存的各種文化遺存多達60余處,展示的文化類型更是豐富多彩。樓觀臺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幽室園林,也是歷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唐代的王維、李白、白居易、李商隱,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都在這里留下了大量優美詩章。這里既有老子說經臺、宗圣觀 (宮)遺址、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觀,又有煉丹爐、呂祖洞、十老洞、迎陽洞、老子詞、棲真亭、元始臺、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觀、吾老洞、王母宮、西樓觀等文化古跡及遺址。樓觀臺現在還遺存有歷代古樹名木367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樹16株,具有重要的觀賞、保護和研究價值。另外,現存歷代碑碣178通,保留的名人贊美樓觀臺的詩詞有95首,論著、繪畫、樂章150余篇。在樓觀臺,各位還可以聽到悅耳動聽的道家音樂、燴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故事。這些文化遺產可都是咱們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寶。有學者說:“陜西的黃帝陵是中國文化的根,樓觀臺是中國文化的魂。”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