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后裔張三豐傳奇一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觀 張三豐入秦曾居于此
天師后裔張三豐
三豐先生,姓張名通,字君實。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為天師后裔。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一字仲安,號白山,即先生父也。壯負奇器,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試,策論科入選。然性素恬淡,無仕宦情,終其身于林下。
生而奇特 仙風道骨
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夢玄鶴自海天飛來,而誕先生,時四月初九日子時也。豐神奇異,龜行鶴骨,大耳圓睛。五歲,目染異疾,積久漸昏。其時有張云庵者,方外異人也,住持碧落宮,自號白云禪老,見先生奇之曰:“此子仙風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需拜貧道為弟子,了脫塵翳,慧珠再朗,即送還。”太夫人許之,遂投云庵為徒。靜居半載而目漸明,教習道經,過目便曉,有暇兼讀儒、釋兩家之書,隨手披閱,會通其大意即可。忽忽七載,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辭歸家,專究儒業。
絕仕進意 束裝遠游
中統元年,舉茂才異等;二年,稱文學才識,列名上聞以備擢(zhuo)用,然非生素志也。因顯揚之故,欲效毛廬江捧檄意耳。
至元甲子秋,游燕京。時方鼎于燕,詔令舊列文學才識者待用,棲遲燕市。聞望日隆,始與平章政事廉公希憲識。公異其才,奏補中山博陵令,遂之官。政暇訪葛洪山,相傳為稚川修煉處。因念一官蕭散,頗同勾漏,予豈不能似稚川?
越明年而丁艱矣,又數月而報憂矣。先生遂絕仕進意,奉諱歸遼陽,終日哀毀,覓山之高潔者,營厝甫畢,制居數載,日誦洞經。倏有邱道人者,叩門相訪,劇談玄理,滿座風清,灑然有方外之想。道人既去,因束裝出游,田產悉付族人,囑代掃墓,挈二行童相隨。
走西岳 入秦隴 號三豐
北燕趙,東齊魯,南魏韓,往來名山古剎,吟詠閑觀,且行且往。如是者幾三十年,均無所遇,乃西之秦隴,挹太華之氣,納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陳倉,見寶雞山澤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豐居士”。
張三豐
遇火龍真人得修煉之訣
延祐元年,年六十七,識人終南,得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號玄玄子,別號昆陽。山居四載,功效寂然。聞近期道者,必須發財兩用,平生游訪,兼頗好善,囊篋(qie)殆空,不覺淚下。火龍怪之,進告以故,乃傳丹砂點化之訣,命出山修煉。立辭恩師,和光混俗者數年。
泰定甲子春,南至武當,調神九載而道始成。而是湘云巴雨之間,隱顯遨游又十余歲,乃于至正初,由楚還遼陽,省墓訖,復之燕市,公卿故交,死亡已盡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道人,談心話道,促膝參同,方知為長春先生符陽子也。別后復至秦蜀。
由荊楚之吳越,僑寓金陵,遇沈萬山,傳以丹道,事在至正十九年。臨別,先生預知萬三有徙邊之禍,囑曰:“東南王氣正盛,當唔子于西南也。”仍還秦,居寶雞金臺觀。九月二十日,陽神出游,士人楊軌山以先生辭世,買棺收殮。臨窆(bian下葬)之際,樞有聲如雷,啟視復生。蓋陽神出游,樸后者見之,以為宛其死矣。后乃攜軌山遁去。
又二年,滄桑頓改,海水重清,元紀忽終,明運又啟,先生乃結庵于太和,故為瘋漢,人目為邋遢道人。道士邱元靖,安靜可喜,秘收為徒,他日入成都,說蜀王椿入道,不聽,退還襄鄧間,更莫測其蹤跡矣。
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華夷賓服,詔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強沈萬山敦請,亦不赴。蓋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勵精圖治思。古來方士釀禍,皆因游仙入朝為厲之階。登圣真者決不為唐之葉法善、宋之林靈素也,前車可鑒矣。
二十五年,乃遁入云南,適太祖徙萬山于海上,緣此踐約來會,同煉天元服食大藥。明年成,始之貴州平越福泉山,朝真禮斗,候詔飛升。
建文元年,完璞子訪先生于武當,適從平原歸來,相得甚歡。
永樂四年,侍讀學士胡廣奏言先生甚有道法,廣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胡濙等遍游天下訪之。十年壬辰,又命孫碧云于武當建宮拜候,并致書相請。直逮十四年,并不聞有蹤跡,帝乃怒謂胡廣曰:“卿言張三豐蘊抱玄機,胡弗敢來見朕也?”斥廣尋覓之。廣大懼,星夜抵武當。焚香泣禱。是年五月朔,為南極萬壽,老君命諸仙及期大會。時先生亦在詔中,遂與玄天官屬御氣同行,適見胡廣情切,乃接云車,許以陛見。入朝后即赴上清之命,飄然而去。
明年胡濙等還朝,終未得見先生也。
吾師乎!吾師乎!其隱中之仙乎!其仙中之神乎!其神仙而天仙者乎!繼荷玉詔,高會群真,位列兌宮,身成乾體,故能神通變化,濟世度人。四圍上下,虛空處處,皆鸞驂(can獨轅車所駕三匹馬)所至,將所謂深藏宏愿,廣大法門者,呂祖之后,惟先生一身而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