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的原型:四川道士趙昱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電視劇《西游記》中的二郎神
灌口二郎神原型為趙昱
凡是四川人或多或少聽說過灌口(都江堰)二郎神的傳說,但知道二郎神自古以來受百戲藝人尊崇并被視為戲神的人恐怕不多。北宋時期,開封府每年六月二十四即灌口二郎生日時,各類百戲藝人都要上演雜劇、舞蹈以示祝賀。關于二郎神的人物原型,有不同說法,有說是李冰的第二子,有說是楊戩,有說隋朝蜀道士趙昱。其實查核史料分析后,就會發現只有趙昱才是名符其實的“二郎神”。
趙昱字仲明,早年和兄長一起隱居在青城山,向道士李玨學習。趙昱26歲時,朝廷聽說他有賢能便下詔征他入朝。他不肯去,結果益州太守不得不強迫趙昱到京城。隋煬帝要封爵位給趙昱,趙昱不肯接受,只希望成為蜀地的一個太守,于是隋煬帝拜他做嘉州(今樂山)太守。傳說趙昱上任后得知嘉州犍為縣江中有蛟龍,經常阻沉船只,為害百姓,便率士兵千人及當地男子萬人去除害。他讓這些人在兩岸大聲叫嚷,聲震天地,將蛟龍趕出水面。趙昱便持刀潛入水底,很快江面染成血紅色。在如雷般的震響中,趙昱左手執著蛟首,右手持刀,從江中躍出。嘉州百姓因而對趙昱十分敬仰,將他視為神明。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趙昱不愿做官就悄然隱退不知所蹤。若干年后,嘉州洪水泛濫,水勢兇猛,百姓在危難時刻又想到了趙昱。很快,就見趙昱在霧中騎著白馬帶著幾個隨從從江面揚鞭而過,洪水隨之平息下來,人們爭先恐后地呼喚趙昱的名字。如今樂山城北古城墻上保留的龍神祠,就是當地百姓為紀念趙昱所修建的。
唐太宗聽說此事后,便賜封趙昱為神勇大將軍,在灌江口設廟祭奉。由于趙昱在家排行老二,人稱二郎,因此人們稱趙昱為灌口二郎。老百姓若有疾病往往要到廟里去祈禱。唐玄宗時趙昱又被封為赤城王。宋真宗則封趙昱作清源妙道真君,從此趙昱又被后人稱作趙清源。
各劇種中的二郎神
趙昱斬蛟前讓士兵與百姓以聲助威,游戲的成分很濃,以致于明代大文學家湯顯祖曾撰文《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予聞清源,西川灌口神也。為人美好,以游戲而得道”。早在前后蜀時,成都藝人們便創作演出了以武伎為主的歌舞戲“灌口神隊”,表演二郎神捉拿蛟龍的情景。這出戲是當時宮庭和民間最受歡迎的劇目,前蜀皇帝王衍就曾親自扮演二郎神在街上游行。蜀地以外的百戲藝人也正是認為趙昱能避邪安境同時其行為富有娛樂性而奉他為行業保護神。后來,趙昱又被簡稱作“清源戲神”,“二郎神”的名號逐漸被淡忘。明代著名的南昆曲和北弋陽腔均奉趙昱為戲神。清代隨著戲劇的繁榮,許多地方戲曲聲腔劇種進入城市,戲班弟子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便找到地位更高的老郎神(唐明皇李隆基)來替代趙昱充當戲神。而現今廣東潮劇、福建南戲等又將戲神稱作田元帥,田元帥的形象一般是著綠袍,三只眼,無須,聲音清脆,生辰與雷神同日即6月23日,原來這個田元帥就是四川人趙昱的化身。
元代有劇本稱《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劇中的二郎神指的就是嘉州趙昱。劇本內容大致說趙昱因治嘉州有功,被玉帝封為灌口二郎神,鎮守西川。趙昱在途中經過玉結連環寨時,拜訪哪吒三太子。兩人在酒宴上比試射箭,二郎神射破鎖魔鏡,使囚禁于此的九首牛魔羅王和金睛百眼鬼逃往黑風山黑風洞。于是二郎神和哪吒二人帶領天兵天將,捉住二魔。這個劇本顯然是明代吳承恩創作《西游記》時的一個重要參考。
至于李冰第二子是二郎神的記載,最早可能出現于南宋初年。東漢應劭《風俗通》記載有李冰化作蒼牛斬江龍的傳說。李二郎斬蛟顯然是從李冰事跡附會演變出來的。另外《西游記》將二郎神稱作楊二郎(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楊戩),此說出現最晚。戲劇《寶蓮燈》“沉香救母”的神話將二郎神塑造成冷酷無情的形象,不過戲中的二郎神叫楊戩卻不是趙昱,想必藝人們根本不愿意破壞趙昱的名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