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混元球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fā)布日期:2017-07-02 瀏覽次數:次
太乙混元球是本派必修功法,它是由太乙元明功(即元明八式)采氣、充形、聚形、集氣產生內外競發(fā)、外形俱顯的結果。
它聚形集氣,從顯到密從密到顯,產生球,金華出現而產生自動,從而產生蛇形蠕動,也就是游樁。
練習此功必須把小練形“金雞叩米”、“提龍腿”、“跨虎橫云”練熟后才能練習。
練法:坐、站、行均可。兩手如抱球狀,手心相對,前后左右隨意轉動如抱球,手心始終相對,一動全身皆動。
作用:聚元氣。
單式典型:
預備式:合扣丹庭
同元明八式的合扣丹庭。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睜眼、神光內斂。兩腳平行站立。如站成外八字腳,將導致兩腿的三條陰經先行交注,如站成內八字腳,則導致兩腳的三條陽經先行交注。所以為了保持平衡,取半陰半陽的平行站立為準。但在練功中也可根據自身陰陽二氣的盛衰關系而自我調節(jié)。
1、金華出現: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掌從太乙元明功的掌托日月到陰陽化合,兩手向下慢慢導引,手心向下寬不過肩窄不過頭,象籃球大小,導引到膻中穴定住,兩手先擠按數次,然后滾動,動的距離不超過一寸;兩手定位虎口相對,開始站樁,名為“玉鏡鑒心”。
作用:補充真氣增加球的功能,并解決真氣不足的問題。
2、予注中圓:接上式,雙手撐大過肩;兩手、兩肘、兩臂同時向內擠按和拉撐,兩腿也要有內動,,使手、肘、臂和體前都有氣感;然后兩腿開步下蹲成馬步,把球放于地面,一手放在球上面,一手扶于球側面,然后左右走圈,先走哪面都行。還可以把球抱起來走圈;不練了,把球收回體內丹田處或把球抱起來掐小,兩腿站直,站定圓樁。
3、大混元球:兩手盡量撐開,手心相對抱住,左右走圈,圈的直徑不得小于8米,手型可以上下相對、斜對和調換,步伐走游龍步、三角步或順其自然。站樁將球掐小,導引至小腹,站定圓樁。
4、順天呈象要把預備式時聚結在丹田的元氣運化至雙手間,先外面的手下翻托在丹田下方,里面的手上提扶在丹田的上方。雙手掌心相對先由左往右順時針旋轉,再反方向旋轉各36次。然后雙手開始不同步地順逆運轉。
注意:
其一、雙手的運轉圈數要記清,先以36圈為基數,慢慢增加到360圈。
其二、在不同步運行時,雙手只是不同步,但仍然往同一個方向運轉,而不是反方向的運轉。
其三、不但要記住雙手轉動的圈數,還要細心體會丹田處的變化。
太乙混元球的層次
第一層次:初步。兩掌相對防止真氣外游,睜開眼睛按按抓抓,做到充分練球。
第二層次:游樁。也叫開樁游動。練習時做到動靜自如,順其自然,化除僵勁,安神定志,內勁潛行。任何武功都是從禪功內出現。如太乙混元球轉圈出八卦,分開出太極、順直出形意等。游樁的特點:氣足而動,氣形同旋,內外如一、氣機交注。
第三層次:練球成丹砂,入室練靜功。打坐,體會其微妙:①散則成氣聚則成形。②練到神形飄沒處,沒有真象有英魂。不練時把球收入體內丹田。③練到全身即球時,不知自己在動,忘身忘我。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