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箴言總論(一)
欄目分類:道醫(yī)概論 發(fā)布日期:2017-10-15 瀏覽次數(shù):次
箴言:得道①者生以長壽。(《呂氏春秋》)。
注釋:
①道:音dao,泛指思想、學說、方法、技藝等,此處指養(yǎng)生之道。
語譯:懂得養(yǎng)生之道的人可長生延壽。
評述:我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即已總結了有關養(yǎng)生長壽的學說和方法。
箴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戰(zhàn)國·《黃帝內經(jīng)·素問·寶命全形論》)。
語譯:人的生活、生存有賴于天的大氣、地的水谷精氣,并隨著四季寒熱交替和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guī)律而不斷成長。
箴言:凡養(yǎng)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至矣。(《呂氏春秋·盡數(shù)》)。
語譯:凡要圖養(yǎng)生延壽的人,都必須通曉養(yǎng)生的根本(所謂根本,如重點在平衡陰陽、善保精、氣、神的完美和協(xié)調等,參見以下各章),能熟知養(yǎng)生的根本措施和方法,則疾病多不會侵犯身體了。
箴言: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夫經(jīng)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yǎng)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日圣王①。(《黃帝內經(jīng)·素問·五常政大論》)。
注釋:
①圣王:圣,聰明之極,無所不知之謂。圣王,即指絕代聰明的人。
語譯:天地的氣化是人所無法取代的,四時寒熱的更替和運行,任何人也不能違背。人的經(jīng)絡常要求其通暢運行,血氣須從容和順,使虛損不足者恢復正常,使與正常人的體質功能一樣,善于補養(yǎng)調和陰陽,平靜耐心地對待變化,謹慎守護陰陽氣的平衡,不使發(fā)生此盛彼衰的失衡傾斜,裨使形體充實、蓬勃的生氣盎然,這就可稱為極善養(yǎng)生的聰明人。
箴言:不能說①其志意,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 (戰(zhàn)國《莊子·盜跖》)。
注釋:
①說:古悅字。
語譯:不能使自己心情思維愉悅暢達的人長其壽命的人,都不是通曉養(yǎng)生之道的人。不能通過養(yǎng)生而延
箴言: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yǎng)生者,慎勿失道。(南梁·陶弘景《養(yǎng)性延命錄·教誡篇》)。
語譯:人常遠離或失誤于養(yǎng)生之道,而不是道失誤于人。人常無法長生,而不是長生要遠離于人。故善于養(yǎng)生的人是非常謹慎和不失養(yǎng)生之道的。
箴言: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曰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西漢《尚書·洪范》)。
語譯:什么是五種福運呢?這就是高壽、富裕、健康且安寧、道德高尚美好、終享天命之年。
箴言:生從十三:虛、無、清、凈、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七部名教要記·虛無第十三》)。
語譯:養(yǎng)生之道在于遵從十三條要旨。這就是:心無雜念,恬淡于世事,內心清潔無染,俗念凈除、謹小慎微無過失、寡欲而無貪,心柔不逞強,甘作弱者之心,自視不卑不亢,減損太過的言行,知時達務順四時之變,秉性謙和,崇尚儉樸。
評述:一般說來,這十三字,既是養(yǎng)生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箴言: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jié)”;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jīng)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jié)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②之變,五騰”更立;能達虛實之數(shù)者,獨出獨人,(口去)吟④至微,秋毫在目。(《內經(jīng)·素問·寶命全形篇》)。
注釋:
①十二節(jié):人有十二肢節(jié),兩手各三節(jié)(肩、肘、掌腕關節(jié));兩足各三節(jié)(髖、膝、踝關節(jié)),共為十二肢節(jié)。
②八動:指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方的風流動向。
③五騰: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間的生克制勝循環(huán)相繼。
④(口去)吟:(口去)音qu讀舒音,張口。吟,呻吟,(口去)吟,即呼吸呻吟。
語譯:如人能順應四時的陰陽變化,則天地間的一切勢必都會成為他維護生命的源泉;知曉萬物功用的人,就能成為萬物的主宰而運用自如地駕馭它。天有陰陽形象,人有十二肢節(jié);天有寒熱往來,人有虛實盛衰。能經(jīng)歷和了解天地事物陰陽的變化的,就能不違四時并能順應而延壽。能熟悉十二肢節(jié)和經(jīng)絡道理的人,就不會被他人欺騙蒙哄;能適應八方風動的變化,就能在五行生克制化中游刃自如;能通達虛實盛衰的征象而不惑者,就會具有獨特的養(yǎng)生防病見解,即使是只憑觀察到的呼吸呻吟等微細的反映,也能明察秋毫而一目了然。
箴言: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jié)護之者,可至千歲。(南梁·陶弘景《養(yǎng)性延命錄·教誡篇》)。
語譯:人生命一般最大期限是一百年,但如能做到適當?shù)墓?jié)制和養(yǎng)護,有的人也可活到上千歲。
評述:百歲之人,世間已屢見不鮮。雖如本文所說,千歲之人只是人的渴望,但根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已活二百多歲的人還是有的。隨著現(xiàn)今人類基因學的發(fā)展和養(yǎng)生學的深化,人體長壽的愿望已并非妄想。
箴言: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人之有道若魚之有水。(唐代司馬承禎《坐忘論·序》)。
語譯:人最貴重的東西是生命,生命最寶貴的是知曉養(yǎng)生之道而力行之。如能做到這樣就會如魚得水一樣游刃自如。
箴言:心不憂樂,德之至也;通而不變,靜之至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不與物散,粹之至也。(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
語譯:心理情緒無極憂也無極樂,是有德的最高境界;通曉世道人情但不因而改變自己的淳樸本性,是心靜的最高表現(xiàn);沒有特別的嗜好和欲望,是虛無恬淡的至高境界;對事物沒有特殊的愛好和憎恨,是極高的心境平和的表現(xiàn);心志不為外界事物所擾亂,是精神純粹的最高表現(xiàn)。
箴言:得道之士,化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人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
語譯:曉得養(yǎng)生之道的人,其外表形體可有所變化而純正的本心卻無變化;外形的變化是因入境問俗用以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純正的內心不變,是用來保全身心健康的。
箴言:勢利不能誘也,辯者不能說也,聲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濫也,智者不能動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西漢·劉安·《淮南子·傲貞》)。
語譯:權勢和利益不能誘惑他,善辯的人不能說服它,靡靡之音和沉魚落雁之色不能使他淫亂,美女不能使他放浪形骸,智力好的人無法煽動他,勇猛的也無能使他恐懼,這就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所宜具備的條件和原則。
箴言: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學以變情,為以治己,實而若虛,渾渾冥冥,若無所以,容疏言訥,貌樸而鄙,情達虛無,性通無有,寂泊無為,若無所止,遁名逃世,與神臥起,執(zhí)道履和,物無不理,不合時俗,與天地友。(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天下謂我篇》)。
語譯:善于養(yǎng)生之道的人,外表似乎忘記而心中卻時記有關法則,學是為了變改不適養(yǎng)生的情欲,具體實踐卻是為了端正自己的養(yǎng)生做法,不斷充實和修煉自己但內心卻仍恬淡虛無,表象看似渾然無知、無所事事,儀容不整,言語遲鈍,形貌簡樸猥瑣、性情虛無恬淡、默默無為,好似無所歸依,隱姓匿名、遠離世俗,與心神同臥同起,掌握法則、心身平和,使事物順理成章,不為時俗所染,但卻與天地契合而增壽。
箴言:若能任理而不任情,則所養(yǎng)可謂善養(yǎng)者矣。(宋·張杲《醫(yī)說》)。
語譯:生活中如能任用理法原則而不隨情欲而任意,則如此的修養(yǎng)可說是善于養(yǎng)生的了。
箴言: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東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語譯:人類并非長生難得,而是難于領悟長生之道;也并非養(yǎng)生之道難領悟,而是難于去執(zhí)行它;也并非養(yǎng)生難于執(zhí)行,而是最難堅持到底。
箴言:未遇明師①,而求要道,未可得也。(東晉·葛洪《抱樸子·微旨》)。
注釋:
①明師:高明的養(yǎng)生師傅、專家。
語譯:如沒有機會遇到高明的養(yǎng)生師傅或專家,要想尋求到養(yǎng)生的真正學問和要領,是不易得到的。
箴言:為道當如射箭,箭直往不顧,乃造堋①的。操志人山,惟往無疑,乃獲至真。(宋·張君房《云笈七箋·楊羲真人傳》)。
注釋:
①堋的:堋音peng(讀朋),置射靶的小土墻。“的”即靶心。
語譯:實踐養(yǎng)生之道當像射箭一樣,箭當直射而不逡巡后顧,才可直中靶心。心懷壯志人山,只有一往直前而無疑慮,才能得到至為寶貴的真理。
箴言: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于刑戮①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
注釋:
①戳:音chuo,尖刺,刺殺。
語譯:有些人的一生之所以不能活至天年,而中途被傷害或夭折,是何原因呢?這是因為其生活的條件太優(yōu)裕了。
箴言:物也者,所以養(yǎng)性也,非所以性養(yǎng)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yǎng)物,則不知輕重也。(戰(zhàn)國·《呂氏春秋·本生》)。
語譯:物品是用來養(yǎng)人的性命的,而不是用人的生命去養(yǎng)物的。現(xiàn)在的人,其困惑糊涂的多以自己的性命來養(yǎng)物以遂其欲望,這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
箴言:愚迷之人,不知生生①者不生,化化②者不化,以生為樂,以死為哀,畏死貪生。故養(yǎng)生過分,希生乖③其道,則反喪其生。(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卷三十六》)。
注釋:
①生生:養(yǎng)活生命的物質條件優(yōu)裕。
②化化:希化解生死的轉化的。
③乖:音guai,讀拐,背離、抵觸。
語譯:愚蠢迷糊的人,怎能知道過于追求養(yǎng)性物質豐厚者反而不得長生,過分追求返老還童的變化者反而不易延壽,那些拘泥于生為歡樂、死為悲哀的多貪生怕死。故過分強調長壽且違背養(yǎng)生之道的人反而更易喪生和夭折。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養(yǎng)生箴言總論(二)
下一篇:洪昭光健康語錄集錦
相關內容
這些是最新的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