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道家宗師莊子的戶口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雖然后世學者費勁腦汁、多方查證,莊子的生卒年代至今仍是個“謎”。梁啟超說是大約為公元前375—前300年,錢穆說是公元前368年或稍后——前268年或稍后,還有人認為是公元前369—前286年。無論哪種說法,看來莊子都還算是高壽的。不過各種說法都只是推測,具體年代難以確定。
錢穆先生著《先秦諸子系年》(資料圖 圖源網絡)
莊子戶口爭論
莊子的“戶口所在地”是宋國的“蒙”,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F在隸屬河南的民權,以及隸屬山東的東明、曹縣,距離商丘不遠,都有可能是莊子故里。特別是位于山東西南部的東明縣,境內至今存有莊子墓、莊子觀、據說是莊子隱居的南華山舊址,以及據說是莊子后裔集中居住的莊寨村。因此,如果確定東明就是莊子的老家,還真像是那么回事兒。
還有些學者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司馬遷為莊子作傳時所提到的“蒙”,應當是指今天安徽北部的蒙城,也就是相聲演員牛群當過幾年縣長的那個地方。另外,還有些學者根據他們對“蒙”所屬國家的考證,認為莊子可能是楚國人,或者是齊國人,或者是魯國人,或者是魏國人。
我傾向于第一種說法:莊子是宋國人,故里在商丘附近?赡馨不盏膶W者更愿意認莊子為老鄉,說他是蒙城人吧。其實,由于歷史時代的變遷、古今地名的更迭,我們已經很難確定現在的哪塊地方就是當年莊子的“戶口所在地”。
不過,這些年時興“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很多地方都在大力發掘歷史資源,推銷“文化旅游”,以致于爭相充當名人故里的鬧劇還在不斷發生。例如,為了搶老子的“戶籍”,河南的鹿邑和安徽的亳州就發生了爭執,甚至連中央電視臺都曾播出過內容前后矛盾的節目。同樣,死了兩千多年的莊子也不可能安寧,關于他的“戶籍”歸屬問題,今后可能還會有爭論。
河南商丘莊子故里(資料圖 圖源網絡)
莊子家庭結構與弟子問題
莊子的家庭結構,大體上算是完整、正常的,雖然我們不清楚莊子的父母是誰、祖上如何!肚f子》書中提到,莊子的老婆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到那兒一看,莊子卻正叉開腿,坐在那兒敲著盆唱歌呢,他不僅一丁點兒悲傷都沒有,甚至好像還很高興。于是,惠施就批評他說:你老婆跟你這么多年,為你生孩子、養孩子,多不容易!現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怎么竟然還能自己給自己伴奏著唱歌呢,真是太過分了!
從這個故事可知,莊子再怪再高,卻不能免俗,他終歸還是個有老婆、有孩子的居家男人,而不是獨自在山林中隱居,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蓢@的是,直到他老婆死了,我們才知道這一點。馮夢龍后來說莊子一生先后娶妻三位,最后一位“肌膚若冰雪,綽約似神仙”,還差點紅杏出墻,這就純屬小說家逗讀者開心的胡扯淡了。
至于莊子老婆、孩子的名字,老兩口有幾個孩子,乃至他們的后代情況等問題,現在看來,卻又成了有頭無尾的“謎”。這與人丁興旺、香火不絕、家譜完備的孔老夫子,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磥,當異端與當圣人,歷史所給的待遇就是不一樣!
莊子鼓盆而歌(資料圖 圖源網絡)
順便說一個與此有關的趣事。上面提到,山東東明縣菜園集鄉的莊寨村,被不少學者推斷為莊子后裔的聚居地。因為,村中的莊氏族人歷來都認為,他們的先祖莊子生于公元前369年農歷二月初九,逝于公元前286年農歷八月二十四,因此族人有“二月祭生,八月祭死”的習俗。這一祭祖習俗歷代沿襲不絕,而且每當祭祀時,其他省縣的莊氏家族也派代表來參加。該村還藏有1950年續修的《莊氏族譜》,記載著莊子第五十四世至七十八世后裔的繁衍分支情況(原有的第一世至五十三世族譜下落不明),共涉及包括莊寨村在內的約5000人。
如果這些人果真都是莊子基因的現代繼承者的話,那么,看來莊老夫子的后世人丁還很難說不興旺。當然,跟龐大的孔子家族相比,這區區5000之眾不過只是“九牛一毛”,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孔氏家譜收錄人數已過10萬;1937年,由“衍圣公”孔德成主持編修的族譜,共收錄56萬人;而到了孔子誕辰2560周年,即2009年重修的家譜中,入譜的孔子后人更是超過200萬!從1950年的不足5000人到2009年的超過200萬,五十九年間,莊子他們家的人再怎么努力,我想也絕對趕不上孔子家族了。
可以與孔子比較的,還有莊子的弟子問題。眾所周知,孔子有門徒三千,特別優秀的有七十二人;就這一點來說,孔老師、孔校長堪稱“中國民營(高等)教育事業的開創者”和“偉大楷模”,同時也是我國“研究型大學”和“素質教育”的先行者。雖然沒有孔夫子那么大的辦學規模,更沒有孟子周游列國時,幾十輛車、幾百號人追隨于后的煊赫聲勢,作為知識淵博、思想卓越、特立獨行的一代道家宗師,莊子確實也有他自己的弟子,形成了自己的學派,而這個學派則被很多學者認為是《莊子》一書的集體著作權人。
晉郭象注《莊子》書影(資料圖 圖源網絡)
莊子職業:漆園吏
莊子的職業,當然不會是教書先生。他的那些稀奇詭怪、沒邊兒沒沿兒,沒有一丁點兒實際用處的知識和思想,在當時恐怕也沒有哪個傻瓜愿意花錢來學。司馬遷說,莊子曾經的職業是蒙地的“漆園吏”,因此后世常有人用“漆園”一詞代稱莊子。需要說明的是,所謂“漆園吏”,不是指“漆園”這個地方的行政一把手,而可能指的是兼管漆樹種植和漆器加工的小官員,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一家公有公營企業的廠長、經理,或者說是一家生產性的事業單位的小頭頭。
有讀者可能會說,莊子既然在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當領導,那他的工資福利待遇應該很高,而且還是“旱澇保收”。錯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莊子做的這個“漆園吏”是什么好差事,因為那時候的情況跟今天完全不一樣。在原有的等級制度逐漸走向解體的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貴族化的知識分子最向往的是躋身上層社會,通過搞政治來“混飯吃”。直接與生產或經營活動打交道,大概只有在萬般無奈,為生存所迫的不得已情況下,斯文的君子們才會選擇委身于此。
君子不器(資料圖 圖源網絡)
比如孔夫子他老人家,起小兒興趣就在貴族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禮”,但年輕時由于家道敗落,生活貧困,他不得已做了“乘田”、“委吏”,即倉庫保管員和牛羊飼養員。當孔子人生發達,被大家伙贊譽為圣人以后,他卻把自己年輕時所做的事稱為“鄙事”,即卑微下賤的事。在骨子里始終以貴族自許自高的孔夫子心中,“鄙事”也就是無知無德的小人之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莊子所做的“漆園吏”并不是什么值得羨慕的體面職業。
有時我想,以莊子那樣高傲的心氣兒,要不是為了養家糊口,真不知道他是不是愿意從事這一地位低微、俸祿不多的職業。 (供稿編輯整理/白水)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莊子這個人》整理發布,作者鄧聯合,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