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有個以城隍廟命名的區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近日,上海市的行政區劃進行了一輪新的調整,靜安、閘北兩區合并設立新的靜安區,上海的城市建設由此跨上了新臺階。從1949年至今,上海的城市區劃有過數次調整,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市的中心城區內,還有一個以城隍廟命名的行政區——邑廟區。
標有邑廟區的上海老地圖
“邑”(yi),是一個會意字,上為四筆畫圍成的一個方形,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舊指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現泛指城市、都城。上海城隍廟作為供奉上海城市保護神——城隍尊神的道教宮觀,信仰范圍涵蓋了整座城市,因此往往被本地居民代稱為“邑廟”,而將城隍廟所在區域劃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充分說明了城隍廟影響力之大。
民國時期的上海城隍廟
邑廟區于民國34年(1945年)設立。其范圍位于今上海市區東南部,以上海城隍廟為中心,以東沿黃浦江,南沿復興東路,西、北沿民國路(今人民路),設置邑廟區。
標有邑廟區字樣的徽章
邑廟區設立以后,依托城隍廟附近吸引的人氣,其商業、交通、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發展水平均處于上海市內各區的前茅,同時又是上海這座遠東大都市最具有中國傳統民俗特色的一個行政區。每逢農歷朔望日以及神仙誕辰,以及春節、上元節、端午、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城隍廟為中心的邑廟區總是匯聚了大量前來進香朝拜的人流,成為上海中心城區最熱鬧的一塊地方。
邑廟區的地標之一:湖心亭
在1956年進行的上海區域規劃調整中,邑廟區部分地區劃入盧灣、嵩山、蓬萊3區。1960年撤銷邑廟區建制,大部分地區與蓬萊區合置南市區,余地分別劃歸黃浦、盧灣2區。如今邑廟區的全部區域均在黃浦區內。雖然邑廟區的建制已撤銷,但其作為上海擁有廣泛城隍信仰基礎的一項特殊見證,已永遠載入了上海城市發展的史冊。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