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里的“中國好書”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fā)布日期:2016-07-17 瀏覽次數(shù):次
北京孟夏,牡丹、芍藥、薔薇浩浩蕩蕩地盛開,明媚熱熱,“2014中國好書”推選活動,更是讓這種熱烈充滿希望和詩意。
人生太短,世界太大。我們該如何克服生命的有限性,領略永恒和遼闊?答案是讀書。書中的內容是千萬人所往,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個人經(jīng)驗,并讓我們了解未知事物,提升我們的生活境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能實現(xiàn)這些愿望,有些書籍反而會遮蔽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的心靈蒙上灰塵。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強調讀書的價值,更要強調讀好書的價值。一本好書,足以寫盡一個世界。與好書相遇,就是與人生的無限性、世界的豐富性相遇,人因此而變得豐富強大。也許每個喜歡讀書的人都經(jīng)歷了這樣的時刻,當閱讀一本喜歡的好書,合上最后一頁時,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覺得自己豐厚了,開始更有勇氣去面對或改變生活的瑣碎與平庸,正所謂讀好書、做好人。好書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這些好書,經(jīng)過它們的浸潤與砥礪,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全面的人,進而實現(xiàn)孔老夫子對君子人格的界定,“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好書是一種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作者認真扎實、嚴謹深入的寫作態(tài)度。好書首先不是浮躁之作、敷衍之作、拼湊之作,它是作者用心創(chuàng)造的產物;好書應當能提供正能量,給人積極的啟發(fā),予人向前、向上的力量,對人生有所激勵,對世界滿懷希望;好書不應該受制于市場,而是可以盡情地表達對人生、社會的精神追求和人文理想。此外,好書并不拒絕更多的讀者,只有更多人閱讀、認可好書,它們才能發(fā)揮更大的影響力。“中國好書”推選活動,其最積極的定義就在于,它昭示了一種好書的標準和實例。綜觀“2014中國好書”入選書目,感到這一批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書籍確實都是認真扎實之作,具有較高的文化品質和閱讀價值。如余戈的《1944:騰沖之圍》,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學識;阿來的《瞻對》,其可靠沉穩(wěn)的風格讓人欽佩;楊絳的《洗澡之后》,非常樸素、非常簡單,但是在樸素和簡單中展示著純潔美好的情感,表現(xiàn)出作者的藝術修養(yǎng)。
好書評選,是鍛造經(jīng)典的過程,也是對優(yōu)秀出版社的致敬。閱讀關涉人們的心靈,而出版關涉社會的良知。一個社會的出版行業(yè),有義務為這個社會提供留得下來、傳得下去的好書。書是有精神和靈魂的,這個價值和標準要成為出版社的準則。特別在淺閱讀和娛樂型閱讀盛行的當下,出版社更要堅持一種價值導向,不能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娛樂至死,不能唯市場至上,要永遠將出版的品質和品位放在第一位。
如果說出版社的使命是出版好書,那么書店的責任是推廣好書、傳播好書。實體書店(包括書城)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的空間,還是一個好書推廣的空間:書店要為讀者找好書,為好書找讀者。要做到這一點,賣書的人就必須真正懂書。過去經(jīng)營書店的人,很多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家、名家。今天賣書的人,也應如是。惟其如此,書店才能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引導、才能真正體現(xiàn)書店的文化氣質和品位。一位書店的店長曾經(jīng)說,對他而言,自己挑選的每一本書就像過年時精心包的每一只餃子,浸潤著感情,值得珍惜。一位老一輩的圖書館管理員說,他們那一代圖書館人都非常愛惜書籍,為防止書的紙頁沾染灰塵,大家會細心地將圖書館里每一本書的開頁朝里、封頁朝外。他們對書的熱愛和尊重,讓人感動。如果賣書之人都是愛書的人、懂書的人,那將是書業(yè)真正的春天。
好書使閱讀升華,閱讀給好書帶來新的生命。我們倡導全民閱讀,不僅需要眾人形成好讀書的習慣,還需要培養(yǎng)讀好書的眼光。放眼圖書市場,“成功學”“瘦身法”“致富秘笈”等作品鋪天蓋地,這種充滿功利主義和消費主義色彩的閱讀,不能不令人憂慮。在這樣的時代,我們迫切需要好書、迫切需要文史閱讀和哲學思辨。前者能帶給我們巨大而長期的鼓勵,讓我們更好地直面人生;后者能給我們深刻而持久的啟迪,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塑造更加高尚的人格與靈魂。推廣全民閱讀,就要發(fā)揮閱讀的指引力。
正如法國作家夏爾·丹齊格所說,“圖書館是墓地唯一的競爭對手。”書中所承載的精神內核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物質的有限都融解在思想文化的無垠之境。讀書,特別是讀有思想、有價值的好書,能夠留住歲月,克服人類生命的局限性,讓我們的人生走在一個又一個悠長而無盡的詩意里。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