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觀的木井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3 瀏覽次數:次
只要一提到井”字,大伙都會聯想到吃水。可是,在長春真人的故鄉——棲霞縣濱都里,偏偏保留著一口叫作木井”的井。從金朝明昌二年到現在,整整八百年了,善男信女們還是這般稱呼它。 原來,這木井的來歷,同丘真人當年以故居為觀”有關系。據說,他老人家從祖庭剛剛回到濱都里,并決定要建一座供奉三清神的殿堂以后,先把信帖交給一群仙鶴。仙鶴們得令,立即飛向四面八方。只半晌工夫,那登、萊、濰、密各州縣的大小官員和百姓都上了心。接著,前來捐金捐銀的、出材料出工的絡繹不絕,濱都里驟然熱鬧起來了。
卻說有一天,丘真人捧著自己畫下的草圖,蹭蹭蹭三步并作兩步,登上了疃后的平山頂。他是想再度一度地勢,看看假如不填沒疃中間那口水井,也不割倒三奶奶院子里的那株大楸樹,這道觀怎么個蓋法。眼下,他犯難就犯難在鄉親們若不搬家,這地基根本沒法打,而要逼著大伙搬家嘛,他心里實在不忍啊!
三奶奶,當時九十歲掛零,同真人雖系兩姓人家,只因丘婆在世時一口一個三嬸子”地叫著,丘真人才順理成章地稱她三奶奶。不知怎的,真人的心事讓大家猜著了,這會于也跟著丘真人往平山頂上爬。不過,沒等大伙爬到頂,三奶奶卻招呼丘哥”近前說話:孩子,你只管定下吧!奶奶我第一個搬家。”
引來是七嘴八舌,卻一個腔調。搬,我們大伙都搬!”
打這以后,只三、五天,十幾戶鄰居便都搬離了濱都里。這些人家為了讓子孫后代記住濱都里,也記住丘神仙”,才把各自的新村叫作觀東、觀西,或者宮前、宮后。
又過了沒多天,從黃縣聘來的木匠作頭,從福山請來的瓦匠掌尺,加上大、小、畫、編各種雜工全到齊啦!只見平基的平基,扎架的扎架,忙忙活活,人歡馬叫。
也是事無百樣順,人有隔日憂,一天晨起,丘真人竟被一個夢擾得心煩意亂。他夢見丘翁、丘婆跟自己說:孩子,修道觀是件好事,但不能把那口千年古井填沒啊?”剛說這么一句,倆老人就不見影了。正回味間,木匠作頭推門進來稟道:真人,捐來的木料不是長短不夠,就是粗細差點,砍梁支柱全不頂用呢!”丘真人聽后,連忙同作頭到現場一看,量一量全不成材。也就三幾根能湊合用,可作頭說: 道觀不是平常屋,不該用那些彎彎勾勾的。”于是真人招呼作頭,一齊找掌尺去了。
掌尺先生,勞累了!請單把通明殿的基礎向西挪出二尺。”那掌尺聽了丘真人的話,一時怎猜得緣故!話到嘴邊還沒問,真人自個已經補充道。軸線彎點就彎點,古井不用填啦。”接著,又把作頭、掌尺和別的工匠頭領招呼到跟前,如此這般地交待一番,才打發大伙眉開眼笑地各干各的營生去了。
第二天,丘真人一副平常裝束,逕自去了南方。照他的吩咐,道觀工程一停不停,倒也順利。只是越來越叫人納悶;真人縱有三頭六臂,想搬回三十支梁和六十根柱的木材,難啊!
等啊等,一直等了六六三十六天。翌日吃罷朝飯的工夫,不論是來這干活的,還是來這看熱鬧的,全不約而同地聚到了古井四周圍。甚至有幾個后生,已然爬到比平山頂高得多的公山尖頂上去張望,想來個先睹為快。
誰知,兩個時辰過去,他們懶洋洋地回來說:哪見丘真人的身影呢!”這一來,大伙心焦了,掃興了,慢慢地有人要走開了。唯有三奶奶,照舊坐在一張椅子上,穩如泰山。她告訴大家丘哥從小不會撒謊,興許正走在道上呢!”突然,她高興得要站起身來,吆喝道: 這不,仙鶴送信來了。”
順著三奶奶的眼神,大伙果然看見從南邊飛來一群仙鶴。那嘎嘎”聲此起彼伏,煞是喜人。不用說,剛想離去的人忙把腳跟立定,原先坐著的,也齊刷刷站起身,伸長著脖頸。
俗話說樂極會生悲”,就在千只萬只眼睛瞄向藍天的一剎那,驀地發出一聲尖叫:不好啦,有人落井了!”
木匠作頭站得離井臺近,他急忙從人墻縫里擠進去,搶先扒到了井口沿上,使他莫名其妙的是:井洞里像平常一樣安靜,于是喃喃自語: 嗯……!不像有人。”
等勸大伙后退三步,露出天光,再向井底這么一仔細端量,作頭越發疑惑:怎么?難道掉下井的是塊菜板。”一面這樣想著,一面接過一根扎架用的長桿。
一捅,那菜板樣的東西一絲兒不動。
二捅,才沿井壁咕嚕嚕”冒出一串氣泡。
當他蹩足一口氣,再狠狠捅將下去的時候,只聽得咔嚓”、 咕咚”連著兩聲巨響,早把個木匠作頭頂了個人仰馬翻,摔到了二丈開外。這陣,也只有這陣子,大伙才看清是根兩抱粗的木頭,冒出井口足五尺。什么仙鶴、落井的人、菜板,全被丟在腦后,一個個呆若木雞。
許久許久,大伙才被三奶奶的聲音喚醒:呆什么!這不正是丘哥送回來的嘛。”經她一說,木匠作頭這才張羅一批后生套起繩子往外拉。說也怪,剛拉起一根,井下又浮起一根,直把個作頭喜得連聲說根根夠料”。
當有心人記數記到八十八的時候,木頭斷流啦!大伙說:該喝口水歇息一會了。可誰也沒想到從專井里現汲上來的水,比蜜還要甜,更沒料到長春真人此刻怎么就回到了大伙中間。
真人說,奇事不奇,怪事不怪。咱濱都里這口古井,原本連著五湖四海,也掛拉著南方的江河溝塘。這不,武夷山的松,雪峰山的楓,排著隊,聽魯班爺的傳人調遣來了。”
打這天起,工程來了快的,一個月蓋起山門,兩個月建成大殿。果然金碧輝煌,巍峨壯觀。還有人說只差一曾磚,就趕上金鑾殿。完工之日,金章宗御賜觀名為太虛”。又有那顏魯公——顏真卿給題寫了金闕寥陽之殿”六個大字。
當然有人要問:顏魯公是唐朝人,他怎么會給金朝蓋起的太慮觀題字?這確是個小小的謎。可是,當初還缺兩支梁,太慮觀能夠順利蓋起來,也是頗難猜準的。
八百年過去了,當地人才通過考古明白:那長春真人原本寫得一手好顏體字,它不是可不可以以假亂真,而是實實在在地亂真亂了如許世紀。說到還缺的兩支梁的著落,一支來自寧海州昆侖山,那功德主叫作昭毅大將軍”,姓姜名思聰;而另一支出自當地,也就是三奶奶院子里的那棵楸樹。
至于通明殿為什偏離中軸線,把口井又鑿在山墻根,大家還是說不清,道不明。倒是木井的故事,一直流傳著,越傳越神。惹得清光緒五年的棲霞縣令黃麗中先生,還為它專門立了一通碑。
黃非木
(原載《中國道教》 1992年第2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