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哪吒傳說的起源和發展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3 瀏覽次數:次
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出他是誰了。對,他就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封神演義》中哪吒鬧東海”的故事更是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今人所熟知的哪吒形象多是由《封神演義》所載的。那么這位可愛的小英雄的形象和故事又是如何發展形成的呢?
根據學者們考證,哪吒最早寫作那咤,更多出現在唐代及此后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中。哪吒”是一個異國語音的名字,也就是說他并不是中國本土所產的。原來, 哪吒的確是一個舶來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在唐以前,我國尚無關于哪吒”的任何記載。如此說來,哪吒”的進口當屬唐代,經以后歷代文人的演 義,才形成如今天我們所知之形象。
而哪吒借蓮花托生也是因為哪吒源自于佛教。蓮花本是佛家所尊奉的至沽、至妙、至神、至圣之物,佛祖菩薩即為蓮花化身。圣潔的蓮花象征著佛教的神靈,在廣大 信眾的心目中占有至尊地位,與蓮結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福份。既然哪吒有更深的佛門血緣,既然蓮花本是佛教世界的圣物, 民間傳說中哪吒以蓮花為身,正意味著使其徹底脫凡去俗,走向神圣,走向永生。憑借蓮花,哪吒從世俗到神圣、從凡人到天神的身份轉換得以圓滿完成。
唐代僧人大廣智不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稱哪吒為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還有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出現的關于哪吒的記載,如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哪吒捧塔隨天王”……從這些佛經不甚詳細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關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哪吒,在佛經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譯之略。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 獨健也是神通廣大,母親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豪門之家。
由于唐代崇佛風氣興盛,佛經故事中的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跡,便廣為傳播了,開始成為唐代筆記小說的人物。如唐玄宗朝《開元傳信記》里就記載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這應是除佛經之外,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哪吒事跡最早的一個故事了,不過承襲之跡非常明顯。
到了宋代,一些佛學大師的傳記和語錄里的所出現的哪吒形象,較之唐代便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斗陉枱o德禪師語錄》《密庵和尚語錄》《景德傳燈錄》中已有哪吒三頭六臂”析骨還父肉還母”,武器又出現了捆繡球”等記載。
大約到了元代,由于文人的演義,哪吒的故事已趨近大眾化完整化了。比如,元人所撰的《二郎神鎖魔鏡》。不過從其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哪吒的描寫并未能跳出佛經故事的范圍。但是,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條,編者在參照佛經的基礎上,通過更多想象,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尺,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因世間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東海”,與龍王戰,殺九龍”……手搭軒轅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還父,而到真靈求全于世尊之側”,世尊……遂折荷菱為骨絲為脛,葉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由此可見,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的基本的形象細節。不過各方面并不甚突出。
唐宋以來佛經中有關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于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象,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其中以《西游記》《南游記》《封神演義》為突出。《西游記》中描寫哪吒與孫悟空大戰,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析骨還父肉還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并且也講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于《封神演義》再借鑒《西游記》中關于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小孩模樣,就更令人喜愛了,這樣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道教中說他是神兵神將的統帥,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命他永鎮天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云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 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 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 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 乾旋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猴(花果山的孫大圣)、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西游記》講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托塔天王生此子時[2],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 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絳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 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 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后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 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曾降九十六洞妖魔[3],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4],參與圍剿花果山時,戰至三十合被孫悟空 以法外分身所敗。后孫悟空保唐僧取經時,哪吒多次幫忙,主要有大戰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
《封神演義》說: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商朝末期時生人。母親懷孕三年,生下一個肉球。李靖以為是妖怪,就用劍劈開,里面正是哪吒。后來仙人太乙真人收他為徒。一次哪吒三太子在東海玩水,和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敖丙起沖突,并將其打死。
龍 王到陳塘關興師問罪,為了不連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而后,哪吒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撓,復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蓮花 蓮藕給哪吒造了一個新的肉體。后助姜子牙興周滅紂,戰功顯赫!≡诤芏喙适轮,李靖被稱為「托塔李天王」,哪吒則被稱為哪吒三太子,因為其法力高強,成為 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后,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 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 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 。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
第二天,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 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并收去哪 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