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姻緣的和合二仙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2 瀏覽次數:次
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是民間最受歡迎的神之一,他們在寺廟供奉的不多,而多見于年畫和門神畫中:畫中的和合二人是兩個胖胖的仙童,一個穿紅緞子衣物,一個著綠緞子衣物;一人高舉一朵綻開的荷花,一個手捧一個篾盒。二 人都扎著丫角髻,露出興高采烈的神氣。有時,和合又作為配祀的神,與財神、福神等一同出現,象征福氣、財氣和歡樂。在《周禮·地官》中,有使媒求婦,和 合二姓”,意為和合二仙,是主婚姻之神,因而,和合二仙圖也常懸掛于婚禮上,以示夫妻和睦、幸福美滿。古時和合二仙的畫上,還配有一句四言詩:和氣乃眾合,合心則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樂如何?
相傳唐人有萬回者,此人生性癡愚,他有個哥哥在邊東當兵,久絕音訊,其父母日夜涕泣想念,于是他出門如飛,一日往返行萬里,并帶回一封哥哥筆跡的家書 給父母,故被號為萬回”,張萬回形狀怪異,傳說是神仙轉世,唐高宗曾把萬回召入宮,武則天還送他錦袍玉帶,他所說之事多有應驗, 萬回死后,宮廷、民間都奉祭他,認為此人能未卜先知,排解禍難,而唐明皇亦有封賜,后人視為團圓之神”,稱之為和合”。宋時,老百姓在節日要祭 萬回,相信能使萬里之外的親人回家團圓。 由于其名稱為和合”,后世的人認為和合應該是兩位神靈的合稱,就是寒山”和拾得”,經過長期的流傳,和合亦輾轉成了掌管婚姻的喜神。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
至清代雍正時,復以唐代詩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圣。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后,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一化為二,然而僧狀,猶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于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于廳堂,以圖吉利。在我國傳統的婚禮喜慶儀式上,常常掛有和合二仙的畫軸。但見面軸之上兩位活潑可愛,長發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圓盒,盒中飛出五只蝙蝠,他們相親相愛,笑容滿面,十分惹人喜愛,人們借此來祝賀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亦稱和合二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卷二三云: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萬里外亦能回來,故曰萬回。今其祀絕矣”。 清翟灝《通俗編》(無不宣齋本)卷十九和合二圣”條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萬回僅一人,不可以當之。”。似寒山、拾得即和合二圣者。
然和合又稱二仙,如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云:說話間,四靈大仙過去,只見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同著木公、老君、彭祖、張仙、月老、劉海蟾、和合二仙,也遠遠而來”。舊時其中像常繪作蓬頭笑面之二人,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荷)揩合(盒)好之意,于婚禮時陳列懸掛。或常年懸掛于中堂,取諧好吉利之意。初本祀萬回,萬回兄戍安西,父母遣其問訊,朝賚所備往,夕返其家,日行萬里有余,故號萬回,此亦家人和合之意,故宋時祀以為和合之神。
《民間文學》一九七九年第八期所載《和合二仙”傳友情》,則仍以和合二仙為寒山、拾得。其故事略云:寒山、拾得同居北方某遠村,雖異姓而親如弟兄。寒山年略長,與拾得共愛一女而寒山不知,臨婚始知,乃棄家去江南蘇州何山楓橋,削發為僧,結庵修行。拾得亦舍女往覓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盛開荷花而前往禮之;寒山見拾得來,亦急持一盛齋飯之盒出迎。二人喜極,相向而舞。遂俱為僧,開山立廟曰寒山寺”。直到現在,(蘇州)寒山寺里還存著一塊青山碑,碑上刻著見兄弟倆的形象,上面寫著寒山、拾得的名字。但是老百姓不識字,歷代來只知道一個拿‘荷’,一個‘盒’,因此稱之為‘和合二仙’”。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其間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后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詩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鐘聲,拜和合二仙。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