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明再遇呂洞賓 上下兩個口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劉一明的徒弟叫唐陽璉,因為有點呆傻,人們都叫他“唐瓜子”,他在棲云山每天趕著一匹騾子從山下往山上馱水,數年如一日,不知辛勞。
呂祖二度劉一明 (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一、天道不欺善,自有福慧藏
自從他和那個老道同住一晚之后,變得懶惰起來。每天在山下把馱的水給騾子裝好后,就躺在石頭上睡覺,讓騾子自己來回去馱,這騾子懂人事似的,將水馱到了山上,山上的人倒掉水,又從山上下來,把新打的水再馱上山去,天天如此。這樣過了數年,師兄弟們看見唐越來越懶,馱水又很舒服,就在劉一明面前講了不少讒言,劉一明叫來唐陽璉說:你馱水已經幾年了,現在你不要再馱水,搬到西山頂窯洞里去住吧!把那里打掃干凈看守好。唐遵師傅之命,就去山頂破石洞住下。整天掩門不出,從此人們又叫他懶道”。師父見他實在可憐,過些日子叫別的徒弟送點豆面給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度過了許多春秋。唐從山頂下來,想和師父在一塊吃頓飯。師兄弟聽見唐來了就將碗藏了起來,告訴唐用齋沒有碗,你到山頂去取碗吧。唐聽后微微一笑,說:我吃飯的碗我知道放在哪里。于是,就從藏碗的地方取出了碗。師兄弟見一計未成,便又想出一個辦法。說:唐師兄,師父想吃漿水,你到峽口去要吧。唐聽說師父想吃漿水,就提上罐兒去峽口要漿水。師兄弟都樂了,這下叫他吃不上飯。西山到峽口走一趟,起碼要一個多時辰,回來我們早把飯吃過了。大家一邊談一邊做飯,飯剛做好,唐的漿水也要回來了。師兄弟不相信唐那么快能到峽口一趟,就派了兩個師弟跑到峽口打問情況。峽口人說:是唐陽璉來要漿水的。師兄弟們把這事告訴劉一明,劉一明聽后也不說話,只是點頭。
棲云山明月峽 勢如太極 (資料圖 圖源網絡)
二、大道無分別,眾生皆是親
這年秋天,其他徒弟都去化緣,劉一明把唐留在山上看守。一天用過晚齋,劉一明到朝元觀門前散步,抬頭望去,晚霞照紅了山頭,草木在霞光的照射下,更增添幾分幾分黃色,只有松柏郁郁蔥蔥,仍像往常那么青翠,年逾古稀的劉一明被景色陶醉,引起思緒萬千,感感嘆曰:“夕陽景色好,只是近黃昏。人生容易老,修道性難明。”正在這時,前面一個人,打斷了他的心思!
來人走到劉一明面前,口稱道長,求借一宿。劉一明打量此人,衣破不遮體,手臉足有—年沒有洗過,鼻涕眼淚,囗唇破裂成痂,胸前生出拳頭一塊瘡,瘡口破裂,膿血外流,瘡口能放進一個雞蛋,不住地呻吟。劉一明瞧他臟爛不堪,身患瘡疾,是個叫花子,無心留住,他對叫花子說:“我的徒弟都去化緣,云房上鎖,這里沒有地方住。”叫花子懇求道:“給我點吃喝,隨便住下就成。”劉一明見他一再纏擾,很不耐煩地說:“你去山頂上找我的徒弟,到那里住上一宿吧。”叫花子見劉一明不肯留他,便轉身走去。腳步踉踉蹌蹌,嘴里嘮嘮叨叨:“叫花子,口饑渴,瘡口痛,上下兩口,要了自己命”。不住地念叨,爬山而去。這時候,唐陽璉也在外面轉悠,他瞧見從山下走來一人,走到他面前要求住宿。唐看來人的形象二話沒說,便領進窯洞坐下,來人請唐給他治瘡。唐對來人說:“我師父善醫學,他會治病。”這人說:“你會治,你只用舌頭舔我的瘡口,瘡就能好。”唐想若舔一下瘡真好了,解除這人的痛苦折磨,也是出家人的一件功德,舔一下何妨?
棲云山洗心亭 (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道以無心(私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
但看見流著膿血的瘡口,心上一陣惡心。他又有點猶豫,后來又心想,不管別的,救人要緊,他眼睛一閉,舔起來,將膿血吐在地上。說來真奇怪!膿血從地下飛起又沾到瘡口上。叫花子說:“唐陽璉,你邊舔邊咽到肚里瘡才可愈。”唐一聽要他將膿血咽掉,不由心中有氣,可思來想去,為了挽救這一生命,他心一橫把膿舔了咽下。接連舔了幾口不但不惡心,只覺得清香爽口,渾身輕松舒暢。再看此人的瘡,全然消失了。唐感到十分驚奇,此刻,叫花子說肚子饑餓難忍,要唐做飯吃,唐只有師父給他的一點豆面,再一無所有,做什么給他吃呢?只好把豆面攪拌成糊,滴成圪噠吧。做好了,二人一同用餐。叫花子吃的真香,正在吃飯間,忽然身邊響起醉人的仙樂,忽而在山谷回蕩,忽而在空中飄揚。唐陽璉此刻只覺得自己隨同旋律騰空而翔,快樂極了!這時來人起身對唐言道:“爾修道功成,吾乃呂純陽是也,明日你我再會。”說話間,不見影蹤。這天三更時分,劉一明也聽見從外面傳來一陣陣美妙的樂聲。他側耳聽了一會,走出房門本打算尋覓此聲源于何處,可出來單房時音樂聲再也聽不見了。只聽見山谷秋風颯颯。仰望天空,只有彎彎月兒與朵朵白云。他來到唐陽璉的住處,見唐盤膝打坐在蓮臺上,身子動也未動,眼睛未睜,嘴里說:“明日一定要化緣。”劉一明聽了心中很不樂意。就在這時,他身后跟著的小狗,爬上供桌舔油燈。劉一明本來在生氣,便轉身踢了小狗一腳,誰知小狗斷氣死了。
素有仙根 奈何緣淺 (資料圖 圖源網絡)
四、“我居自在窩,如如養太和。”(劉一明《自在窩》系列詩)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有一個到四川化緣的徒弟回來了,他告訴劉一明,在四川遇見唐陽璉領著小狗;唐叫把小狗帶回來,可是小狗怎么也不肯回來!這時,劉一明聯想到那天晚上來的叫花子和出現的一切奇事,想起叫花子嘴里嘮叨的話,他解悟出了其中的妙意。原來叫花子是呂祖爺化的,專來點化劉一明的,點化的話解開了是說:“叫化子,口饑渴,瘡口痛。上下兩個口,要了!自己明”。呂祖兩次點化劉一明,他誤識真相,心中一時難寧。但唐陽璉已得道成真,就搬到唐住過的地方去住,重新塑造了神像。從此,長年累月就在這里參悟修煉,感到也很自在,后來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自在窩”。
劉一明自打住在自在窩,就開始潛心研究道學,數十年來其所作關于丹道、中醫、經籍注解等作品,為后世道眾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許是其本身素有仙根,呂祖才會三度劉一明,可是劉一明在第三次度化中把握住了機會嗎?呂祖又會以怎樣的形式再次出現呢?可以確定的是一次比一次更難以讓人識破,所提出的問題或相遇的場景越來越不易覺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