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唐明皇欽賜的“霍童洞天”昔日風光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霍童山因其特殊的東南沿海環境資源背景,道教前迷人的神仙傳說,以及道教傳入后山洞宏開、高道云集的往事和鶴林宮圯于洪水后留下的無限憾恨,使我們對其在歷史上曾經享有過的輝煌榮耀,幾近無法理解。本文擬通過鉤沉經典,旁及故實,對此作一簡略的解析。
霍林宮遺址
霍童山在南北朝時稱:羅江霍山。如晉郭璞的《山海經》注,梁釋慧皎《高僧傳》等。唐稱“仙游山”或“游仙山”。《元豐九域志》:“仙游山,列仙霍童游處之所,本名霍童山,天寶中改之”。《環宇志》:“列仙霍童游處,天寶六載敕改,霍童山亦曰游仙山。”而在道教經典中徑稱霍山、大霍山、南霍等。《十國春秋》:“后唐明宗長興四年(933年)正月,王延鈞即皇帝位,立國號大閩,建元龍啟,更己名曰磷。立五廟,封高蓋山為西岳,霍童山為東岳。自晉代至民國,史志、仙經關于霍童山的記載從未間斷過。有關霍童山的傳說可分為四大類:
一是山巖洞壑的傳說
霍童山有九十九峰,知名的四十八峰分別為:大童、小童、左弼、右弼、卓筆、筆架、合掌、香爐、飛來、仙橋、紫磨(帽)、九仙、高蓋、紫微、來悟、幢幡,玉女、雞跡、石牛、羊櫥、獅子、展誥、菩薩。卓錫、馬鞍、雙髻、紫芝、寶劍、錦屏(以上加“龍腰峰”為三十峰,據明《八閩通志》和《寧德縣志》所載,與飯蘿山、米巖、白巖、葛仙巖、曬衣巖、鳳凰巖、懸鐘巖、合掌巖、傀儡嶺、霍童嶺、大悟坑嶺、雪花林、堵茅坪、石棋盤、布泉、丹井、蓮湖墩、桃花峽等合稱霍童山四十八勝景。
補入《寧德支提寺圖志》加載的缽盂、金燈、報雨、天柱、絳節、帝釋、吉祥、貴人、掛月、普賢、維摩、華頂、毛女、慧日、金燈、法華、寶蓋、蓮萼、展旗等十九峰,共四十八峰,各峰均有傳說。其中大童峰為霍童主山,峭壁凌空,左側石障,常靄紫氣,之半有洞,名鶴林洞。《洞天志》云:“洞天別有天地,后戶可透金陵大茅山。洞口高丈許,廣盈十笏,下極平坦。中有一窟,泉味如醴。傍有小徑,暗然紆曲。山上有瀑布,從空瀉下二千余丈,如白練懸空。”小童峰在大童之前,山體相連,峭壁卓立。上有“摘星臺”,高五丈許,廣如之,石刊“摘星臺”三字。童峰左右則是根據《仙經》命名的“左弼峰”和“右弼峰”。傳說茅君為左弼仙卿;韓眾為右弼仙伯。香爐峰是周道成升天處,所以又叫升仙峰。
唐明皇賜“霍童洞天”殘碑
霍童山有白巖、葛仙、煉丹、曬衣、懸鐘、搗米、鳳來(凰)、響山(合掌)、那羅、辟支、雨花、袈裟、號猿等十五巖。其中葛仙巖在大童峰前左側。相傳是葛玄的修真之地。巖右有豢龍湫,傳說葛玄曾經豢養一小龍于湫中,每當云霧興起時,就下起小雨,所以又名“葛陂龍湫”。
霍童山有霍林、赤城、羅漢、金仙、度泉、蝙蝠等六洞。廣義的霍林、赤城二洞“并在霍童萬山中”,是道教傳說中的神仙洞府,非實指某個山洞,而是包含整座霍童山:霍林洞天“高三千四百丈,洞周回三十里”。狹義的霍林洞是指位于大童峰左側的“鶴林洞”,赤城洞亦在霍童山左。
二是靈泉圣水的傳說
霍童山上有瀑布泉、一線泉、浴劍泉、甘露泉等。距離慧日庵二里處的浴劍泉,相傳是葛仙當年鑄劍淬火之處。群峰插天,非正午時分,不見天日,至今還讓人有劍氣直沖斗牛之感。甘露泉是在天柱峰山麓,“味極甘冽,為諸泉之最”。《太平寰宇記》:“山下涌泉味甘如蜜。”也是指此處。最早記及霍童山仙泉的要數梁《高僧傳》:羅江霍山,孤在海中,上有石盂,“逕數丈許,水深六七尺,常有清流。古老相傳云,是群仙所宅,群仙飲水不饑”。晉安太守陶夔聽說后,就派人到霍山取水。居山的釋僧群取水相送,可一出山水就臭了,當差的往返三四次都是這樣。陶夔只好親自渡海取水,出行時原本是個大晴天,等到了霍山腳下,卻風雨晦暝,天昏地暗,他在山腳下逗留了好幾天,竟然無法上山。嘆息說:“俗肉凡夫,遂為賢圣所隔。”遂抱憾而返。
三是自然天象和動植物的傳說
霍童位于大海與高山結合地帶,不但自然環境獨特,動植物種類繁多,特別是藥用資源異常豐富,為道士采藥煉丹、修真養性提供了極大方便。舉其要者有仙樂、天燈,靈禽異獸,海木、仙竹、紫芝、仙蓮等。霍童山“時現天燈照耀,寶磬鳴空”;仙樂繚繞,“每天晴月皎,居人聞空中有樂聲。”《宋高僧傳·唐福州保福寺本凈傳》說:“采樵者多聞天樂異音,鳥獸之瑞。然山中不容凡惡,故多被斥逐。”“有石穴謂之毒窟。凈居于穴側,其龍妖矯而出,變現無恒,遂呼召之而訓擾焉。又諸猛虎橫路為害,采蕉者不敢深入。”蝙蝠洞中的蝙蝠又稱仙鼠:“大者如箕,體白如雪,棲則倒懸。”海鰍井中的海鰍能預報晴雨,“時出井面弄水,久晴必雨,久雨必晴。”植物如仙蓮,或盛開于洞天山上,或出于田中,花大如箕,奇艷異常;紫芝,宋大中祥符五年紫芝峰所產為十五本,高丈余;仙壇竹似更神奇,長在石仙壇傍“遇風搖動,輒能自掃壇”。
四是神仙傳說
霍童山原本就以山洞深奧,神仙云游而聞名,神仙傳說上文提到的有馬湘借宿壁上,葛玄煉丹,褚伯玉、司馬承禎駕鶴飛升,鄧伯元、王玄甫白日登天;九仙夜宿茅庵,次日化鶴“鳴唳空中而去”等,不勝枚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