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洞求夢祈祥 呂祖先師輔世宜人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紫霄洞于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臨海的普陀山西麓,公元978年建,1387年建莆禧所城時重建,建時名浮曦紫霄洞,重建后升名莆禧紫霄洞,現隸屬北岸開發區山亭鄉東仙行政村,所以也名東仙紫霄洞,俗名仙公洞。據史書記載:“紫霄洞觀在新安里莆禧,宋太平興國三年建,國朝洪武廿年,興化府通判曹德重建。”太平興國三年是978年,洪武廿年是1387年。
紫霄洞(圖片來源于網絡)
紫霄洞與賞春臺
紫霄洞,山石嵯峨,林岑幽異,自古有紫霄怪石之稱。山上崖刻多處,刻工精微,筆力雄健。有望仙門、紫霄洞、說法石、鋤云巖、溜玉池、賞春臺、洞天等處,均利用天然位置,生成巖石,精工鐫成。
“賞春臺”三字,每字長一米,寬七十公分,落款為“干緣柳氏命工而作”,年月為“元至正十三年”,即1353年。此石四方整齊,上面平坦,筑有覽海觀瀾之亭于臺上,有九龍之勢的鯉江全貌,有舟楫如梭的平海、湄洲、興化三灣,有銀波閃閃、帆檣棋布的烏丘洋萬頃漁場,盡收眼底,悅目舒心。“洞天”二字較之“賞春臺”更可觀,數丈高的巨石,矗立峰顛,凝映夕輝。
說法石:一席天然課堂
“說法石”好像一席天然課堂,面積足有廿平方米,平坦稍斜,假設先師授經說法足可盤坐四、五十人聽課,確也自然奇異,天成若置。如此應景而生的巖石或類形而名的亮點,比比皆是,大體分成十八景:紫霄洞、凌云洞、望仙樓、步云樓、賞春臺、玩月臺、棋盤石、奇怪石、說法石、紫云閣、疊石亭、向涓泉、溜玉池、石室所、快宿林、幽泉韻、太古松、鋤云巖。這十八景招來眾多文人騷客茹古涵今、即景聯吟、感懷題詠難以枚舉。清嘉慶年間進士邑人陳池養三度登游勝鏡,有詩為證:
瓊山西來東山起,崔巍戴石煙波里。
真看海上浮方壺,不知結構何由始。
躡屐求仙上仙門,峰巒成隊如列屯。
淋漓遇雨水出穴,偃蹇經風樹盤根。
列真說法宜可遇,洞鎖煙霞容小住。
離日坎月觀升沉,大震潮音共朝暮。
我曾三至奚名區,今日來游須真悟。
安知此地非邯鄲,夢熱莆禧紫霄洞。
游賞之人所留翰墨手跡甚多
風流俊造在觀光旅游之際留下的翰墨手跡甚多。署名信官陳宗浦、林玉樹,署名信士鄭導立等官宦名流撰筆匾額的景語雄詞:“接漢奇峰”、“壺嶠之居”、“卓爾登瀛”、“望重丹丘”。八仙宮內壁的古詩:“海浪清平夢奇觀,佳人欲求上金鑾,白日春來勤苦讀,江山重鎖在洞門”,署名為曹、呂、漢、張四位仙長真人的傳世隱語,至今未見有人圓說其真詮奧妙。咸豐壬子年(公元1852年)重建九仙樓募捐芳名勒碑記載有當朝貢生二名,舉人監生多名,秀才紳士廿多名慷解仁囊,捐資修建的情況,足以體現當時紫霄洞的知名度和影響范圍。
呂洞賓(來源于網絡)
上洞奉祀九仙 下洞奉祀八仙
紫霄洞分為上洞、下洞。上洞奉祀九仙,也就是漢時江西何氏九兄弟。相傳這九兄弟以長者何應天為首,從閩西入境,經由閩北、閩中,后來在仙游九鯉湖修得正果,羽化成仙,因他們所到之處均留仙跡,故為后人所崇。下洞奉祀八仙,此地八仙卻是呂洞賓主壇,較為獨特,宮中座居左首,帷帳橫眉大字“呂祖仙師”,連化緣用的神符也印有“呂祖仙師”寶像,標題“呂祖先師”的字樣。
呂祖仙風仙格受人崇奉
呂祖,八仙之一,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永濟)人,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月十四日誕生,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進士,曾任潯陽縣令,遇漢鐘離點化,棄儒從道。后游歷各地,在廬山得火龍真人授天遁劍術、長生秘訣。繼而周游江湖,采藥煉丹,救人濟世,抱真仗劍,征暴扶微。元代敕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呂祖在道教信徒心目中,他那不意仕途毋羈于俗塵,淡泊名利以道德為尊的先師道范,蘊崇著道教文化真言義理的內涵,他那廣行仁愛、無我利他、匡正扶危、超然豁達、鏟除邪惡、普渡眾生的仙風仙格將永遠受人崇奉、信仰。
紫霄洞除求夢祈祥,旅游觀光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吾莆唯一的弘揚呂祖先師輔世宜人的宗教文化活動基地。一千多年來,善信氤氳,香煙繞繚,真山真水之旖旎風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