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桃花島得名于秦代道士安期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shù):次
戴敦邦道教人物畫——安期生
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瑯琊人,師從河上公,是秦漢期間燕齊方士活動的代表人物,黃老哲學(xué)與方仙道文化的傳人。道教視安期生為重視個人修煉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稱其事。傳說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駕鶴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宮,被奉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與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中列在第三左位,奉為“北極真人”。
歷史上關(guān)于安期生的傳說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他與桃花島的故事。這個桃花島就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傳》和姊妹篇《神雕俠侶》中描繪的美妙神奇的東海小島桃花島,處于舟山群島東南部,普陀區(qū)諸島嶼中心,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第七大島,面積41.74平方公里,2萬余人口,宋時建桃花山莊,現(xiàn)以島建鎮(zhèn)。
安期生與桃花島的淵源始于宋《乾道四明圖經(jīng)》所載:“安期生嘗以醉墨灑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紋,奇形異狀,宛如天然,人多取之,以為珍玩”。
相傳安期生將墨汁潑在巖石上,呈現(xiàn)桃花紋路,故稱此島為桃花島
傳說安期生為避戰(zhàn)亂,獨自劃著一只小船,漂流到這個島嶼。他上得岸去一看,島上無人居住;四面是海,東西兩頭是山,兩山之間是一片平地,氣候和暖,風(fēng)景優(yōu)美,感到蠻中意,就決定在這個島上住了下來。設(shè)爐煉丹,開墾種植,有空時寫寫字,畫畫畫,日子過得很快活。
每年桃花水涌進港來的時候,烏賊魚正旺發(fā)。潮水沖涌,烏賊魚也會被沖上灘來。這樣一來,有很多內(nèi)地漁民到了這個季節(jié),都來這里打烏賊魚,越打越多,后來干脆在島上搭個茅篷草舍的,臨時住下來,等烏賊漁汛過了再回去。日子一長,有些漁民看看島上地肥水清好開墾,岙多港深好打魚,索性在第二年拖兒帶女全家搬來定居。沒有多長時間,到島上來定居的漁民越來越多。
人一多,就嘈雜,難免發(fā)生磕磕碰碰,爭爭吵吵。安期生生性孤僻,喜歡清靜。這樣哄哄鬧鬧的,他很煩,便從島的東南面搬到島的西北角山上,找到一個向陽的山洞住了下來。誰知,沒過多少日子,到西北角來定居的漁民也多了起來。沒有辦法,安期生打算離開這個島,另找一僻靜的安身之處。
數(shù)日后,他雇了只小船,準備離島。臨開船前,他坐在海灘邊的一塊巖石上,看看山,望望海,十分留戀。想想自己在這個島上住了幾十年,現(xiàn)在要離去,心里有點惘然若失。他觸景生情,拿出文房四寶,以酒代水磨好滿滿一硯濃墨,正想提筆寫字題詩,小船老大叫了:“快上船吧!再不開船,潮水要錯過了。”安期生沒辦法,只好端起硯臺,將墨汁傾潑在巖石上,依依不舍地走了。過了不久,墨汁潑過的地方呈現(xiàn)出許多花紋,好象一朵朵盛開的桃花,任憑風(fēng)吹雨淋,不見褪色。
直到現(xiàn)在,這島上的巖石中,還留有桃花形的花紋。安期生潑墨成桃花,桃花島由此得了名,世代相傳至今。 因此歷代文人墨客對安期生詠賦很多。唐李白賦安期生詩:“終留赤玉履,東上蓬萊路,秦帝為我求,蒼蒼但煙霧。”宋陸游《長歌行》詩:“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明武高啟《贈李外史》詩“我聞安期古策上,親見楚漢爭雌雄。”等等。 桃花島上的舟山千島第一高峰——安期峰,海拔539.7米,就是以安期生的名字命名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