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梓潼舉行
欄目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日期:2016-07-14 瀏覽次數:次
2016年3月11日上午10時,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文昌帝鄉梓潼舉行。來自海內外嘉賓480余人應邀參加了本次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活動還吸引了海內外游客5萬余人次。
據悉,本次交流活動是國臺辦批準的2016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也是新春之際四川省大規模、高規格的川臺交流盛會。活動由四川省臺辦和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綿陽市臺辦和梓潼縣人民政府承辦。活動內容安排上突出文昌文化與華人尋根文化的融合、文昌文化與綿陽梓潼人文文化的映照、文昌文化影響力向經貿合作推動力的拓展。
三月的梓潼,姹紫嫣紅,春意盎然。上午9:30,在悠雅婉轉的音樂聲中,參加活動的海峽兩岸嘉賓從七曲山崇文廣場沿祈福大道拾級而上,邁過405級臺階走進七曲山文化廣場。祈福大道兩旁分列的310名各界迎賓群眾,身披綬帶、手捧書卷,和著優美的樂曲旋律,齊聲朗朗誦讀《文昌陰騭文》,讓嘉賓們在濃郁的文昌文化氛圍中步入開幕式和祭祀大典的殿堂。
10:10,第二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正式開始,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家國宣布開幕。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綿陽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付康,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綿陽市副市長韓圣健主持開幕式。梓潼縣政府周琳縣長向臺灣嘉賓代表贈送了文昌文化系列叢書。
開幕式現場
梓潼縣政府周琳縣長向臺灣嘉賓代表贈送了文昌文化系列叢書
10:30,隨著兩聲高亢的“開廟”!七曲山大廟正門在三通鼓聲和開廟特效聲中徐徐打開,丙申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拉開帷幕。據考證,文昌祭祀活動從清代起就被列入國家祀典。本次祭祀大典是在清康熙三年《文昌樂章》的基礎上,由有關專家進行反復改編而成,恢復了傳統文昌祭祀“三獻禮”規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
全體參祭人員行鞠躬禮
初獻禮:恭獻書卷。
樂起、舞起!歌舞中,40名海峽兩岸學子代表在禮儀引導下,沿祭祀通道緩緩上前,向文昌帝君恭獻書卷,爾后齊聲朗誦被譽為“善書三圣經”之一的《文昌陰騭文》名句,“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學子們的誦讀,形象的傳播出文昌文化所倡導的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道德思想。
兩岸學子向文昌帝君獻書
樂止、舞止,學子行禮!兩岸學子向文昌帝君行鞠躬禮,初獻禮畢。
亞獻禮:凈手上香
樂起、舞起!亞獻禮環節,20位兩岸文昌信眾代表依次上前,凈手上香,祈愿家興業旺、國強民安。敬香禮畢,行鞠躬禮。著名文昌文化學者、臺灣輔仁大學鄭志明教授敬獻祝文《丙申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頌詞》,表達海內外各界群眾對文昌帝君的尊崇。亞獻禮畢。
兩岸信眾代表向文昌帝君獻香
終獻禮:敬獻花籃
歌舞起,伴隨著歌舞,兩岸政經界、文化界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獻了花籃。著名表演藝術家劉勁誦讀由知名辭賦作家、“巴蜀鬼才”魏明倫撰寫的《丙申年海峽兩岸文昌祭祀大典祭文》。最后,在大型祭祀樂舞中,原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青年歌唱家李暉引吭高歌《中華文昌頌》,歌舞結束,朗誦版《陰騭文》全場誦讀,掀起兩岸民眾弘揚文昌文化、祈福中華復興的高潮。
兩岸政經界、文化界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獻花籃
祭祀大典在歌舞中結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