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600年神尊來廈門 兩岸上千名信眾恭迎
欄目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日期:2016-07-14 瀏覽次數:次
12月1日,祥平街道瑤頭村內的瑤江大元殿熱鬧非凡,“迎玄帝、祈太和”民俗活動在這里舉行。現場不僅有西湖宋江陣、抬轎迎親等特色民俗表演,還舉行了兩岸宮廟、信眾團拜儀式,并為“同一武當”新石碑揭碑。大元殿54座分爐宮廟和18座友好宮廟代表抵達現場,恭迎武當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
“武當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首次來廈,第一站就在大元殿,實在太難得了!”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林前程介紹,得知這一消息,臺灣新北市和金門等地的30多間宮廟200多人趕來共襄盛舉,“這是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2014年這尊武當600年歷史的神像被迎請至臺灣 (資料圖 圖源網絡)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玄天上帝信仰一脈相承。”新北市道教協會負責人林春夏說,此次他代表新北市100多間玄天上帝宮廟,祝賀大元殿迎來武當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他說,新北市的玄天上帝信仰主要源自廈門,新北市的玄天上帝宮廟與大元殿往來密切,希望今后兩地交流能更深入。
金門縣烈嶼鄉玄天上帝宮廟代表陳水炎說,大元殿是烈嶼鄉玄天上帝宮廟的祖廟,以往每三年都要來祖廟請火一次,當天專門派了106人組成的慶賀團。據了解,明末清初,眾多同安籍士兵和將領分別跟隨鄭成功和施瑯渡臺,他們也帶去了大元殿的香火。
廈門首批涉臺文物古跡 呈現元明清三朝代特色
同安大元殿 (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大元殿管委會主任葉兩全說,大元殿原名延福堂,始建于元朝,明永樂年間重修,祀北極玄天上帝。臺灣地區主祀玄天上帝的殿堂、宮廟有400多座,臺灣嘉義、新竹、金門烈嶼等地都有大元殿的分爐。
“大元殿至今基本保留施瑯擴建后的原狀,建筑主體為明代初年,原構件保留眾多,其年代之早、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廈門的道教宮廟中絕無僅有。”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祥平大元殿就是同安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入“廈門市第一批涉臺文物古跡”。
顏立水介紹,大元殿與靖海侯施瑯淵源深厚。清初,施瑯曾屯兵祥平街道瑤頭村。率兵收復臺灣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瑯捐俸倡建大元殿前殿,并將延福堂改名為大元殿。閩南話中,“大元”與“臺灣”諧音。如今大元殿主要為木磚石結構,呈現了元、明、清三個朝代的特色。
迎請神尊 (資料圖 圖源網絡)
曾獲得康熙皇帝敕封 并從武當山請得神尊
當天,一塊鐫刻著“同一武當”的石碑現場揭碑,這塊石碑約5米高,講述了大元殿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大元殿的香火源自湖北武當山。清康熙二十三年之前,每三年瑤頭村民都要長途跋涉前往武當山進香,來回歷時三個多月。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瑯體恤民情,奏請康熙皇帝,恩準敕封瑤江大元殿為“同一武當”,并從武當山請得神尊及香爐,從而結束了村民千里迢迢請香火的歷史。受封“同一武當”后,閩南地區凡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都要到大元殿進香。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