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二段錦動作分解圖口令
欄目分類:八段錦 發布日期:2017-10-23 瀏覽次數:次
篇一 :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總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扣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
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舊名八段錦,子后午前行。
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以上系通身合總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亂。 先要記熟此歌,再詳看后圖,及各圖詳注各訣,自無差錯。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盤腿而坐,緊閉兩目,冥亡心中雜念。
凡坐要豎起脊梁,腰不可軟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閉關卻邪也。
靜思者,靜息思慮而存神也。
道家十二段錦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扣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上下牙齒,相叩作響,宜三十六聲,叩齒以集身內之神,使不散也。
昆侖即頭,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頸,
暗記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聲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記算鼻息出入各九次畢,即放叉之手,移兩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后,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度。 兩手同彈,共四十八聲。仍放手握固
微擺撼天柱。
天柱即后頸,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亦隨之左右招擺,各二十四次。
道家十二段錦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赤龍即舌,以舌頂上腭,又攪滿口內上下兩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聲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臍下丹田。
龍即津,虎即氣,津下去,氣自隨之。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
以鼻吸氣閉之,用兩掌相搓擦極熱,急分兩手磨后腰上兩邊,一面徐徐放氣從鼻出。
精門即后腰兩邊軟處,以兩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閉口鼻之氣,以心暗想,運心頭之火,下燒丹田,覺似有熱,仍放氣從鼻出。
臍輪即臍丹田。
道家十二段錦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左右轆轤轉,
曲灣兩手,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股,右手亦如之。(]
此單轉轆轤法。
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放所盤兩腳,平伸向前,兩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頭頂,作力上托, 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
低頭攀足頻。
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扳之,頭低如禮拜狀,十二次,仍收足盤坐,收手握固。
道家十二段錦 道家十二段錦圖解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再用舌攪口內,以侯神水滿口,再鼓漱三十六。連前一度,此再兩度,共三度,畢。
前一度作三次吞,此兩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
咽下要汩汩響聲,咽津三度,百脈自周遍調勻。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
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
將熱氣運至谷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背脊后頸,腦后頭頂止。
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止。
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
篇二 : 道家十二段錦的介紹
許多中老年人都喜歡用練氣功的方式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道家十二段錦的修煉是他們的首選,道家養生也是以煉氣化神來達以復歸于自然。()道家十二段錦是由十二節動作組合而成的健身運動的方法,據資料查證始于明代,但是那時候還只有八段,叫做“八段錦導引法”,當時并沒有十二段。之后又被改名為“八段錦法”,但是里面的內容卻與之前的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動作全部是依靠坐著來完成,因此又稱為“坐式八段錦”。到了清代,學者徐文弼將“八段錦”的幾個動作進行拆分,變為十二段,因此改名為“十二段錦”,并且對每個動作進行注釋說明。清代咸豐年間,道家氣功愛好者將道家“十二段錦”進行部分的刪減。到了現代,道家十二段錦的內容便基本定型。
對道家十二段錦的簡單介紹
1.“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法:大意是盤膝而坐,什么都不能想,讓心完全的靜下,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貨。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法:大意是上下兩排牙齒叩響三十六聲,這樣可以是身內之神不散,并用兩個掌心掩緊耳朵,輕輕呼吸九次,最好不要發出聲響。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法:數出鼻息出入各九次,即放所叉之手,移兩手掌擦耳。以第二指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后,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度。兩手同彈,共四十八聲,仍放手握固。
“微擺撼天柱”法:大意是低頭紐頸,從左往右紐,并且肩膀隨之搖擺各二十四次
“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法:意思是用舌頭頂住上腭,嘴里含一口水鼓漱三十六次后吞下,這樣的動作做三次
“閉氣搓手熱,背摩手精門”法:用鼻子深吸一口氣,然后閉氣,用兩手掌互相摩擦生熱,分開兩手后,立刻往自己的后腰上擦,一邊將鼻氣放出,用兩手磨二十六遍后將手緊握。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法:閉氣,想著心頭的火往丹田下燒,然后放氣。
“左右轆轤轉”法:手臂彎曲,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右手也是如此。
“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法:指將盤坐的腳往前伸直,兩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之手于頭頂,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
“低頭攀足頻”法:用兩手伸向兩腳,用力扳,低頭如行禮十二次后,繼續收足盤坐,雙手緊握。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法:大意與第5點相同。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法:大意是想著丹田處有熱氣,閉氣,將熱氣上升至腰間、背脊等,又閉氣將氣降至喉下,心窩和丹田,想像著自己發燒,渾身發熱。
這樣的十二段錦有助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康復,特別適合中老年患者的使用,通過練氣功的方式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信息來源:簡單購-中國 ,轉載請保留鏈接,謝謝!!!
篇三 : 道家十二段錦:道家十二段錦-目的,道家十二段錦-技巧
道家十二段錦適合于患慢性、虛弱性疾病者的調攝。有助于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氣腫、潰瘍病、胃下垂、腰肌勞損、慢性腎炎、腎虛要痛等患者的健康。也可根據局部疾病重點選練數節。如耳鳴、耳聾可選練第一、二、三節:心火旺者可選練第一、四、七節;五勞七傷可選練第一、九節;腰背疾病可選練第一、十節。如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道家十二段錦_道家十二段錦 -目的
許多中老年人都喜歡用練氣功的方式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道家十二段錦的修煉是他們的首選,道家養生也是以煉氣化神來達以復歸于自然。道家十二段錦是由十二節動作組合而成的健身運動的方法,據資料查證始于明代,但是那時候還只有八段,叫做“八段錦導引法”,當時并沒有十二段。之后又被改名為“八段錦法”,但是里面的內容卻與之前的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動作全部是依靠坐著來完成,因此又稱為“坐式八段錦”。到了清代,學者徐文弼將“八段錦”的幾個動作進行拆分,變為十二段,因此改名為“十二段錦”,并且對每個動作進行注釋說明。清代咸豐年間,道家氣功愛好者將道家“十二段錦”進行部分的刪減。到了現代內容便基本定型。道家十二段錦的修煉,必須按照十二段錦原本就有的順序進行,不能進行跳躍式的,這樣就沒有辦法達到研究者所研究出來的目的,也就無法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里的十二段順序進行有規律的練習,就能通過十二段錦來調息凝神,培養真氣,貫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強大腦皮層保護性的抑制力量,從而使身體內部的固有潛能得以挖掘,發揮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治療,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療能,達到防病治病、美容健體、延年益壽的良好效果。道家十二段錦_道家十二段錦 -技巧
道家十二段錦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節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氣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蕩,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于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采精華法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恒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茍無間斷,則仙道不難于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咽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后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準前法,于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道家十二段錦_道家十二段錦 -功效
修煉時必須輕輕的閉著雙眼,盤腿而坐,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在打坐。輕閉雙眼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擾亂了自己修煉的心志,使得自己難以靜下心來進行修煉。如果輕閉雙眼后仍有雜亂的思緒阻撓自己的修煉,則可以露出一線之光,達到排除雜念心無所想的境界。但是如果可以最好是可以完全的閉緊雙眼。而盤坐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3種,分別為自然盤、單盤和雙盤,而選擇盤坐的方式可以根據自己修煉的實際情況。剛剛開始練的時候可以采取自然盤,等到有功力的時候即可換成單盤或者是雙盤。根據專家推薦還是以單盤為主,用右腳跟抵精門進行練習。盤坐好后,可以將大拇指輕扣于四指中,兩手握成拳狀(此道家謂之握固),分別置于雙膝上,靜靜地盤膝而坐。握固的目的,一方面使掌心勞宮穴,氣之出入不至疏泄;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陰肺經與心經相接通,使心肺二臟得到較好地鍛煉,此道家秘術,不傳六耳矣。盤坐時以床上為佳,不但柔軟舒適,而且使雜氣不易侵入人體,使海底常處溫暖之中。
盤坐入靜后,依然的將雙手放在膝蓋的位置上,張開口,使上下牙齒分開后再閉口咬合,并且發出聲響,重復三十六次后將牙齒重新咬合,使兩手張開手指相互交叉,抱住后頸,并用掌心向將頸壓下,使頭部被壓向胸部,然后再返回原來位置,如此連續做九次。這樣不但對不但對頭昏、頭痛、眼痛、肩背痛、頸椎病有效;而且對傷風感冒、中風不語、肝氣怒發、突然耳聾都有一定的療效。
接著將手掌仍按在雙耳上,并相互交叉,當右手拉下時左手上推;左手拉下時便以右手上推。如此反復磨擦雙耳計九次。擦耳完畢后,用掌心緊抱雙耳,將兩手之大拇指相對,貼壓于腦后左右兩側的風池穴上,然后再將雙手的中指貼于玉枕穴上,再將雙手的食指疊于中指之上,隨后用食指有節奏均勻地彈擊后腦二十四次,則耳內有“咚、咚”的響聲,故古人稱之為鳴天鼓。這種方法還可以消除心理障礙,使人清醒冷靜,精神愉快。
將輕握的雙拳置于兩膝之上,將全身放松,背部自然挺直,低頭,兩肩不動,先將頭臉由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向前緩緩旋轉一星期。吸氣時,向前低頭;呼氣時,向后仰頭,一呼一吸轉一圈,向右轉動三圈后,頭部回復至原狀,并目視正前方;然后,緊接著低頭向左轉動三圈。轉動時,頭部向左右要有1種頂天的意念;旋轉的幅度要純任自然,速度完全受呼吸節律的支配,有頭暈目眩者不要閉目。道家十二段錦_道家十二段錦 -方法
歌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口訣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分解
道家十二段錦第一段: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或大方凳或床上,輕閉兩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雜念,調息(輕細無聲)10分鐘。坐姿要求身體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軟),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1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于手心。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第二段: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方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能。“昆侖”即指頭部,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腦(此時兩手掌心緊掩耳門)。呼吸9次,氣息微微不使有聲(與叩齒同時做)。
第三段: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方法:上式畢,呼吸9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于中指之上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后腦上,狀如擊鼓(此即氣功術語之“鳴天鼓”),左右指同時彈擊24次。
第四段:微擺搖天柱。
方法: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也隨之左右搖擺,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頸,頸椎統稱“天柱骨”。
第五段: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攪動,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聲。
注:神水——津液,赤龍——舌。
第六段: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
方法:吸氣一口,停閉不呼出,兩手互搓至發熱,急分開摩擦背后“精門”,一面摩擦一面呼氣,反復練3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門即后腰兩邊軟處——腎腧。第七段: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方法:吸氣后閉氣,用意念引此氣向下行至神闕,覺神闕穴發熱后,則將氣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闕穴即肚臍,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1個點。而是一片,1個區域。以意引導,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學者若是氣不會行,可用手指點在臍下,以加強條件反射,練習既久,氣自會下行。
第八段:左右轆轤轉。
方法:彎曲兩臂,先以左手連肩圓(用搖轆轤狀)36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方法:兩腳自然前伸,兩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時要用力,好似向上托舉重物一般,托后緩緩放下,收于額前,連續上托9次。
第十段:低頭攀足頓。
方法:兩手向前伸,握住雙足,用力扳,扳時身體向前傾,頭向下低,12次,做完后仍收腿盤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壯腰健腎。
第十一段: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方法:舌抵上腭,閉目靜坐,待津液滿口時,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即第五段),此次兩度,所以說:“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谠E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方法:意念臍下丹田似有一團熱氣,初練此功時,臍下熱感不明顯,一般練功百日后,就會有明顯的感覺,這時真的產生了熱氣團,并非只是意念,將此熱氣引導下行,沖過會陰穴,過尾閭,沿后背上升腰間命門穴,再升至脊背、后腦(玉枕穴)、頭頂心(百會穴),然后順著兩太陽穴、經耳根前、面頰、降至喉頭、心窩(膻中),再下行至神闕,歸于下丹田。
存想此一團熱氣如發火燒身,行至何處,熱至何處,一吸一呼,可存想熱氣從身前到身后,上升頭頂,再沿任脈降下,完成1個循環。這最后一式初練時,每次5-10分鐘,隨著功夫的逐步加深,時間自然會延長,能坐多久就坐多長,實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緩緩睜開雙眼,下坐,再散步幾分鐘就全部練完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