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寧做特立獨行的豬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30 瀏覽次數:次
窮人莊子,有些像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及孔子最喜歡的好學生顏回。關于后者,《論語》中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儉苦的生活,他本人卻自得其樂,安然處之。顏回的飲食情況、居住條件與莊子都非常相似。由此我想,在社會等級制度逐漸瓦解的時代背景下,原本出身貴族的“士”失去政治地位、職業和田產,淪落為下層的平頭百姓,進而作為除了知識技能之外便一無所有的知識分子而受窮,大概是一種必然的常見社會現象。
不過,顏回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留給后人的是一個“安貧樂道”的美名。假如顏回能多活些年頭的話,按照孔子門下“學而優則仕”的就業指導思想,再加上孔夫子對顏回的厚愛,想必他后來也會慢慢發達起來吧。
顏回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莊子為什么就這么窮呢?
間接的原因是,雖然莊子的先祖可能是宋國或楚國的上層貴族,用阿Q的話說,莊子他們家從前確實也“闊過”,但世間多變、吉兇難料、人事滄桑,天下沒有永遠的王侯貴族,到了莊子的父親或更早的幾輩,卻已如《紅樓夢》所描寫的那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由于國亡、家敗,祖上根本沒有給莊子留下來什么金銀細軟,可以讓他坐吃山空,也沒什么祖蔭可以讓他憑借著,在官場中謀個好位子,做個“官二代”,所以他也就沒有什么家底兒可以依靠。
莊子窮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沒有穩定的職業,缺少可靠的生活來源。據有的學者推測,雖然莊子一度做過“漆園吏”,但后來,他或許連這個薪水不高的工作崗位也失去了,以致于只能在貧民窟里靠編織草鞋掙錢養家,勉強維持生計。至于被解職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莊子不善于經營管理,“漆園”這個企事業單位的效益搞得不佳;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因為,莊子不是個左右逢源、“前仰后合”、“上躥下跳”、“內外通吃”、八面玲瓏的人,他不善于同方方面面搞好關系,尤其不善于、不愿意對上級領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
可以想象:像莊子這種既沒有多少實際能耐,卻又特別不愛聽話的人,哪個領導愿意用他?
漆園吏莊子(資料圖 圖源網絡)
莊子是窮,但并非沒有出人頭地、發跡為官,從而過上富人生活的機會。而且,當時的諸侯為了富國強兵、壯大勢力,都在四處招攬人才,這就為知識分子——無論是“學而優”還是學得不怎么樣的知識分子甚至雞鳴狗盜之徒——進入官場、飛黃騰達,提供了空前的大好機遇。中國歷來不乏想做官想瘋了都做不成的,也有做了官后又感到很不爽,于是辭官不做的。而莊子他老人家呢,都窮成那樣兒了,卻偏偏又弄出個給官都不做!
比如有一次,遠在南方的楚威王不知聽誰說莊子非常有才能,于是就派人帶著大筆的款子來給他下聘書,還允諾封他為卿相。這時莊子正在河邊釣魚,他頭也不回地對楚國使者說:“千金確實是一大筆錢,做卿相確實也能大權在握。但是,你們看到祭祀用的那頭牛沒有?平時人們喂它好吃好喝的,還給它穿上綾羅綢緞,打扮得漂漂亮亮、‘人模牛樣’,然而一旦被牽到祭祀的廟里,要被宰殺掉,這時它即使想做一只孤零零的小豬,在爛泥污里打打滾兒,還有可能嗎?你們趕快滾吧,不要再拿什么錢和權的誘惑來臟了我!我寧愿像小豬那樣,在爛泥污中快快活活地打滾兒玩,也不愿被你們大王給拴起來。做官?那能讓我快活自在嗎?我這輩子都不會干!我只想由著自己的性子過日子。”
莊子寧曳尾于涂(資料圖 圖源網絡)
后來,有人(特別是儒家)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理由是:楚國的使者跨越千山萬水,進入到別的國家去“挖”莊子,可能嗎?再說了,莊子究竟又具有,并曾經顯示出了什么具體的政治才能,使他聲名遠播,以致于打動遠方的楚威王,使他不惜用那么高的待遇來招募莊子?
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莊子弟子的杜撰,是不是出于朝莊老夫子臉上貼金的目的,借以顯示他多么多么高潔、多么不稀罕富貴,我們無法知道。但要說莊子這個又窮又“臭”(想法多、脾氣大)的“老九”,對做官一絲一毫都不稀罕,卻不僅是他本人的真實想法,而且連那些后世無論喜歡他還是斥罵他的人,也都無不承認。
所以,要說莊子貧窮的最根本原因,那還得怪他自己,窮是他自找的。戰國時期有著名的“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戰國末期有呂不韋——據說是秦王嬴政的生父,他們都是有權、有錢而且有愛才之心的主兒,手下都養著大量的門客。投身于這些愛才的顯貴或某個君王身邊,做個行有車、食有肉、住有大宅的門客,像當時齊國“稷下學宮”里所養的那群知識分子一樣生活,不是很好嗎?
莊子卻不樂意!他老人家實在是太有想法、太有性格了!借用林語堂的話說,莊子屬于“極端厭惡官吏”的一類人,他既“不愿服官”,又“不愿叩頭”,所以他“狂笑處世”,“尖銳的矛總是指向官方的奢華和顯貴”,對勢利之徒“極盡挖苦之能事”。
特立獨行的莊子(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關于君主應該怎樣治理國家、知識分子應該干什么、普通人應該怎樣生活等問題,孔子、孟子的想法已經被當權派認為是天真迂闊無用了,莊子的想法卻比孔孟兩位大圣人還要天真、還要迂闊、還要無用!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學,不要說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叢林法則盛行的戰國時代,就是放在今天乃至將來,我想也很難變成現實。偏偏莊子又是個十分固執的理想主義者,懷揣著自己的主張,再窮都不愿意放。他既然對現實一點兒都看不順眼,所以也就不愿做出絲毫的妥協,仰人鼻息,向王公大臣們宣講什么“治國指南”或“為臣之道”、“為君入門ABC”。
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排斥現實,他也就會在多大程度上遭到現實的排斥。這大概是符合物理學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的吧。莊子對當權者翻白眼,當權者又怎么可能對他老人家滿眼大放綠光,把他當根棒槌,平白無故送給他一官半職或良田大宅?
所以歸根結底,道理很簡單:莊子這種不僅想法又多又高又怪,并且還傲氣十足,與現實社會完全格格不入的人,怎么可能不窮?如果他不窮,誰窮!(供稿編輯整理/白水)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莊子這個人》整理發布,作者鄧聯合,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