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天是明亮的天
欄目分類:武當傳說 發布日期:2017-04-18 瀏覽次數:次
2010年,十堰旅游發展勢頭強勁,在項目建設、游客接待數量、景區升A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接待國內外游客1477.1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9.3億元,新增和提檔升級A級景區18家……站在2011年的新起點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盤算,如何實現目標?各地旅游在新的一年會有哪些變化?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采訪—— 武當山:做活山水文章打造一流品牌 目標:300萬人次,旅游收入15億元 2011年是加快推進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的關鍵之年。武當山特區將搶抓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武當山為龍頭,把旅游業打造成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的戰略機遇,以文物保護為基礎,以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為引擎,以“一區二線三宮”為重點,努力把武當山建設成“世界知名,國際一流”的生態文化旅游區。 武當山確定的目標是:2011年旅游人數較上年增長30%,達到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增長27.1%,達到15億元。 為此,旅游宣傳促銷方面,武當山2011年將繼續圍繞“六點一圈五線”旅游客源市場定位,實施媒體促銷、活動促銷、文化促銷、網絡促銷、政策促銷“五位一體”的營銷策略。繼續在央視品牌欄目播放武當山形象廣告,在《中國旅游報》開辟專欄;在西安、武漢、鄭州、廣州等主要客源市場、周邊城市圈公交車、動車組及新聞媒體發布宣傳廣告,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宣傳促銷活動,全面拓展旅游市場。同時舉辦10大活動:即澳大利亞悉尼春節巡游活動、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故宮、布達拉宮、孔廟、承德避暑山莊)文化研討會,武當山、太極湖與臺灣阿里山、日月潭聯誼活動,武當等四大道教名山聯誼活動、真武神像臺灣巡境活動、太極拳國際聯誼大會、第二屆武當國際攝影大賽、“大興武當600年策劃活動”、《天下武當》等電視劇拍攝、《太和之聲》武當音畫交響樂演出等。此外,還將加大城區旅游休閑產業的開發力度,打造具有武當文化特色的演藝節目,滿足游客需求。 為進一步創新旅游發展機制,武當山在新的一年將以爭創全國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在旅游經營機制上先行先試,實現機制更加靈活、要素更加聚集、政策更加特殊、發展更加迅速。一是建立企業化的旅游經營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國有控股”的原則,以優良資產為依托,組建大武當旅游集團和武當山天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推進武當山旅游上市工作,推動管理體制向經營體制轉變。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重點做好五龍景區項目、太極劇場、太極湖國際大酒店、武當影視基地、武當功夫城等重點項目的招商工作。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拓寬融資渠道,實現政企對接和良性互動,爭取金融資金支持。三是全力做好項目工作。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投資熱點、投資渠道,積極做好項目爭取工作,力爭更多的好項目、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投資計劃。重點做好太極湖新區供水項目、太極湖醫院、五龍宮游客中心及景區垃圾轉運項目的爭取工作。
茅箭區:加快十大項目建設 目標:535萬人次,旅游收入42.8億元 2010年是茅箭旅游快速發展的一年。第四屆“賽武當登高節”的成功舉辦不僅打響了茅箭區“生態養生”的旅游品牌,更是掀起了旅游業的投資熱潮,有力地促進了茅箭區旅游經濟的強勁發展。據統計,2010年茅箭區共引進旅游資金2.25億元,投資建設了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全年旅游接待人數達436萬人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1.6億元。 2011年,茅箭區將把旅游工作的重點放在實施“景區創A、行業管理、農家樂提檔升級、市場培育”四大工程,啟動“十大旅游項目建設”上,結合茅箭旅游實際,加快“十大項目”建設,大力推介旅游精品,進一步創新旅游產品,完善旅游接待設施建設,提升茅箭旅游整體形象,努力實現全年接待游客4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28億元;新增、提檔升級A級旅游景區各1家,新增旅行社1家,掛牌推薦旅游商品企業1家,新增星級飯店1家,新增星級農家樂5家,推薦旅游定點餐飲單位2家、定點購物單位1家;旅游投訴結案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通過對“四大”工程“十大”項目的實施,使茅箭旅游每年有新的看點、新的亮點、新的賣點,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 鄖西縣:創建湖北旅游強縣 目標:60萬人次,旅游收入3億元 2011年,鄖西縣旅游工作的重點是服務AAAA級天河風景區建設,完成上津古城AAAA級規劃評審工作;繼續推進五龍河、龍潭河和夾河關二期開發;全面啟動“湖北旅游強縣”創建工作;舉辦第二屆七夕文化旅游節。 圍繞這些重點工作,鄖西縣對外將進一步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在西安、武漢設立旅游宣傳推介辦事處,組織大型旅游推介宣傳隊赴十堰、西安、武漢等地推介鄖西旅游資源。多渠道、多途徑引資融資,繼續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對內,該縣將繼續引導重點景區鄉鎮,做好景區規劃、評審、立項工作。并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計劃舉辦旅游管理、導游、農家樂、餐館、娛樂等從業人才培訓,并舉辦各類技能大賽;配合中等實用職業技術教育,開辦旅游專業課程,培訓各類旅游專業技術人才200人。同時加強旅游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旅行社、賓館、飯店、農家樂、旅游購物點等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監督管理。 房縣:提升旅游產業綜合效益 目標:100萬人次,旅游收入3.8億元 2010年,房縣以實施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三區三線”發展戰略為契機,以資源整合、打造品牌為重點,旅游經濟持續增長。全縣接待國內游客88.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108.1%。 2011年房縣將以鞏固湖北旅游強縣創建成果為重點,以溫泉開發為抓手,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提高旅游產品品位,提升旅游產業綜合效益,為建設中國生態文化旅游名縣奠定基礎。搶抓鄂西圈、竹房城鎮帶、三區三線建設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力爭四星級旅游飯店、溫泉開發等項目正式簽約并開工建設。 同時加大“雙野”景區提升改造力度,建設野人谷游客接待中心、購物中心、生態停車場。擴寬硬化觀音洞景區公路,新建景區游客接待中心、購物中心,開發情人谷,完善配套景區接待服務設施。完善關刀壩漂流區配套設施并投入運營。提升顯圣殿、掛榜巖等現有景區檔次。加強活動促銷,組織舉辦中國野人探謎旅游節、五臺山省級森林公園第三屆旅游觀光節。在西安、襄樊、宜昌以及河南鄭州、南陽等地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并繼續加強與省內外旅行社的溝通聯絡,拓展旅游市場。力爭實現接待國內游客100萬人次,同比增長16.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6.6%。 丹江口市:全力推進重點旅游項目 目標:404萬人次,旅游收入20億元 2010年,丹江口市啟動了庫區旅游發展整體策劃,太極峽、凈樂宮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4A級旅游景區。丹江庫區旅游港、太極峽、南神道、金蟾峽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加快推進。全年該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52.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025億元(其中武當山接待國內外游客230萬人次,旅游收入11.8億元)。 2011年,丹江口市將抓緊和北京進行對接,聘請一流頂尖的策劃師,放眼全球的眼光,對我市旅游資源、旅游線路、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進行重新審慎和深度包裝,抓緊拿出旅游開發的策劃文本方案。根據策劃方案,定位世界一流、國際高端,抓緊修編《丹江口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科學構劃發展藍圖。做好旅游規劃與六里坪鎮、均縣鎮、土臺鄉、浪河鎮等庫區移民遷建安置規劃的對接。 丹江口市旅游局將2011年確定為該局的“旅游項目推進年”,將對庫區旅游中心港、太極峽、南神道及配套的旅游公路、阿里山武當峽谷漂流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全力推進,確保2011年中心港建設基礎設施基本到位,太極峽和阿里山武當峽谷漂流五一正式開業迎賓,確保南神道內外設施建設全面到位,成為一個成熟的景區。 鄖縣:凸顯鄖陽文化 目標:150萬人次,旅游收入8億元 近年來,鄖縣大力實施文化旅游帶動戰略,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不斷加快旅游業發展步伐,初步形成以人文景觀為主,民族風情、宗教文化、康體休閑、農業觀光、鄉村體驗等為有機補充的旅游產品體系。2010年,全縣接待游客110.6萬人,旅游總收入達4.03億元。 鄖縣文化旅游發展局局長梁建明介紹,2011年該縣將以建設“二區兩園三線”為核心,以發掘、保護、開發、發展鄖陽文化為內涵,以招商引資為基本途徑,全力推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 新的一年,鄖縣將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重點項目建設,盡快啟動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二期工程,加快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虎嘯灘、龍吟峽、九龍瀑景區建設步伐,確保九龍瀑景區“十一”前開業迎賓。 同時,積極開展國家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重點指導具備國家A級旅游區創建條件并有創建積極性的旅游區開展創建工作。并在旅游商品開發上尋找新的突破,積極開發綠松石、米黃玉、根雕工藝品、文物仿制品及農特產品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通過精心策劃和包裝,增強地方特色,提高旅游商品技術含量,增加其附加值。同時,要繼續抓好武當山鄖縣旅游精品展示中心的建設,做好旅游精品展示和旅游資源、產品的宣傳推介工作。 張灣區:打造汽車文化品牌 目標:491.1萬人次,旅游收入36.2億元 2010年,張灣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和《張灣區促進旅游業發展獎勵暫行辦法》等政策,形成了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合力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的工作格局。立足汽車文化資源和城區區位優勢,張灣區積極尋求旅游發展突破口,致力打造“汽車文化之都,魅力鄉村之旅”,積極策劃包裝特色觀光旅游。通過整合資源,成功推出了大西溝生態一日游、堵河休閑一日游、龍泉寺至百龍潭觀光一日游等8條不同主題的近郊旅游線路。 在新的一年,張灣區將舉全區之力,精心舉辦中國十堰張灣區第二屆汽車文化節,進一步提升張灣旅游全國知名度。繼續推進行業等級創建。積極組織牛頭山森林公園、人民公園、龍泉寺旅游區以及黃龍電廠工業生態園開展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級創建工作。 同時加快景區建設,提升綜合實力。黃龍古鎮旅游度假區首期啟動聚仙谷度假區開發建設。白馬山風景區加快張家坡游客接待中心建設,大西溝生態旅游區加快長河灣旅游區自由半島建設項目實施,加快推進大西溝風景帶建設,沿線增建景觀攔水壩和小游園。花果百龍潭景區硬化泥巴溝口至桃子村4.95公里旅游公路,沿線招商引進發展農家樂13家以上,建成鄉村餐飲旅游一條街。 竹山縣:深挖女媧文化 目標:15萬人次,旅游收入5000萬元 2010年竹山縣旅游抓住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住房城鎮帶城鄉一體化試驗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旅游特色資源優勢,旅游產業建設取得了跨越性發展。2010年接待游客14.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803萬元。 今年,竹山縣旅游將緊緊圍繞“旅游新縣”建設這一發展戰略目標,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竹房城鎮帶建設機遇,以武陵峽(桃花源)生態文化旅游區開發建設和上庸旅游名鎮創建為重點,深入挖掘女媧文化、上庸文化和堵河地域民俗文化,推進旅游新縣建設。加強對木魚湖風景區、女媧山風景區的提檔升級工作,積極完成上庸鎮、寶豐新茶旅游名村、官渡新街村、城關劉家山村申報創建省旅游名村工作。力爭全年旅游接待人數15萬人次,旅游接待收入達到5000萬元。 圍繞這些目標,竹山縣將進一步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服務谷竹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十竹路建設,積極爭取十巫生態旅游路開工建設,加大對進入景區連接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增加景區內循環線路和景區游步道建設。 竹溪縣:山上造氧吧水中建樂園 目標:7.1萬人次,旅游收入2500萬元 “2011年竹溪旅游將著力實施‘1223旅游發展戰略’,打造旅游縣城,構建兩條旅游線,培育以旅游縣城為中心,輻射關埡子、偏頭山、水上公園、摩崖石刻等景區景點為主的北部旅游圈和以十八里長峽為中心,輻射八里峽、雞心嶺,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效益優勢轉化,全面提升竹溪旅游產業的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全年旅游接待游客7.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00萬元。”竹溪縣旅游局局長明揚介紹。 該縣今年將加快以偏頭山森林公園區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科學實施規劃,全面啟動偏頭山森林公園接待設施、景區大門和標湖林場至平安神道公路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景區標識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關埡楚長城遺址風景區開發建設,確保今年順利通過國家3A級評審驗收。著力培育“生態旅游”,加大“三貢”產品的開發力度。積極開發和改造旅游商品,重點包裝貢茶、貢木、貢米和高山臘肉等旅游產品。重點做好關埡楚長城遺址、偏頭山森林公園、鄂坪水上公園、十八里長峽、雞心嶺等重點旅游建設項目的包裝、實現西部控股公司資本對旅游資源的整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