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秉仙風 修學最上乘——上海道教學院的一天
欄目分類:國學資訊 發布日期:2016-07-15 瀏覽次數:次
《太霄瑯書經》有云:“人行大道,號為道士。”一有向道之念心,即得神仙之感應。道歷四千七百一十年(2013),上元佳節甫過,47位年輕人自大江南北匯聚于上海松江東岳廟。他們與道門有緣,皈身于道經師三寶,學道修行,是前世莫大的造化與福氣;他們脫去俗裝,身著道袍,法天象地,代天宣道,是今生莫大的光榮與責任。這些冥頑初化、風華正茂的道童們,會以怎樣的生活,來完滿自己的學道之路呢?
長夜漸去,曙光乍露。當一抹晨曦劃過東岳廟殿堂的飛椽,道童們亦隨之披衣起床,開靜舒展。
卯時,6點半。東岳大殿前。玄裝颯颯,衣袂飄飄,道童們抻筋拔骨,足踏正奇,已開始學練太極拳。行云流水般的武當太極拳式,一動一靜,純任自然。“煉形、煉氣、煉心”,每出一拳,都是天地間的大吞吐。綿綿若存,至柔至剛,自太上道祖遺訓而至于三豐祖師拳論,如此豐厚的道教文化在道童們身上傳承著。以武入道,丹劍相合,這拳里的奧妙,非切身修習而不能體悟。背后,大殿里端坐的東岳大帝,目光精微,在含笑欣賞這勃勃的拳意。
辰時,7點半。齋堂內。諸道童魚貫而入,先向堂內護法神靈及灶君牌位行禮,然后入座就齋。道門粒餐充饑,心念十方供養功德,總需珍米似金,惜福如命。飲食畢,道童們各默持“結齋咒”,送歸餐具,自行出齋堂。其余午、晚用齋亦如是。
辰時至午時,8點半至11點半。大教室內。道童們神清氣爽,端身正坐,靜心上文化課。在一流教師指引下,了解、領悟道門及諸家先賢之智慧。其如:道教文化入門課,方便導引,多面闡發,啟入道津梁、樹仙家階梯;道教義理基礎課,弘揚道旨,探頤抉幽,發三洞經教之玄門大義;道教倫理與戒律課,樹道風之純正,立戒行之高標,廣大威儀實包羅眾多修道體悟;古漢語課,六書儒雅,詩賦風流,吟誦留香;英語課,首重實用,熱情互動,有心為傳道于域外打好基礎……諸般課程無一不為道童們敞開道教及中西文化的大門,使其入寶山而不致空手歸,學養亦日積日厚。
未時至申時,13點半至16點半。大教室與藝術小教室內。此時心趨沉靜,學習以藝術修養類為主。道童們或橫吹短笛,悠揚、嘹亮、婉轉的音符詮釋出內心情感;或學練書法,提按走筆間不違規矩,墨跡浸潤宣紙,書寫的是恬淡悠然的心境;或學誦玄門早晚功課經,眾多仙家之經文寶誥,以優美的韻腔吟出,在空中結就不散……這就是大美不言,這就是修藝明道。
酉時,18點。靜修圜堂。此時腎經當令,宜調養先天之本。依玄門規矩,專門營造靜修坐圜之室,設立養生修持功課,務使諸道童心有所定,身有所止。晚齋散步后,道童們即兩班列隊,肅容止語,緩緩步入寰堂,于道祖圣像前分列站立。監壇法官帶領大家禮拜道祖已畢,諸道童依次款款歸其位,安然盤腿上座。一眾所行寂靜無聲,卻充滿著誠樸和恭敬。學通岐黃、道功精深的武當王泰科老道爺,曾受禮請來此,教習一段時間的靜修功夫。老修行鶴發仙髯,常如泰山般穩坐圜臺。法官來往巡視,代祖師爺執法。天時、地利、人和已備,圜堂內寂然安詳,大眾收拾身心,虛靜悟道,于“了達性命”之大路上不斷精進。不染凡塵道根扎,道童們這一生的沛然道氣,便在這循環無端的靜修室內氤氳而育。出靜、收功后,道童們再次列隊向道祖行禮,互道“慈悲”,遂輕步踱出靜室。
戌時,19點半之后。晚自習時間,道童們秉其天性資質,各修功課:或翻閱典籍,讀經養性;或臨帖練字,玩味筆墨陰陽之妙法;或品竹笛、撫古琴,以一靈天性揮發向道之心曲……唯道是修,眾術兼習,言無狂妄,行貴純真。這方寸之心,徜徉于無始無終之境。
亥時,22點。集體寢室。夜色靜謐,東岳廟的殿堂樓閣在月光下呈現出柔和的線條。在神靈的護持下,道童們悉數止靜,休息得安詳、自在。夢中,他們或許在拜謁著海外仙山,探慕著昆侖勝地,追尋著九霄云外的玄境……
這里,就是上海道教學院;這些道童,就是學院本科班“道教教義與文化”專業的學生們。他們來到這一方凈土,就是要走上一條超越自我、內外合一的修仙之路。在這條路上,他們的生命會經歷“道通天地”的愉悅與逍遙,也會遇到“十面埋伏”的魔障困擾。浸潤在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中,他們終會悟得并堅信:縱然萬物浮沉寂滅,此身亦會化為泥土,唯正直精一之道心永恒!只要至心皈奉三清圣教,內養真功,外積德行,終能夠成就自我、教澤天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