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畫家作品受道教文化影響
欄目分類:道教動態 發布日期:2016-08-18 瀏覽次數:次
“畫畫的靈魂就是生命力,畫畫就是為了表達生命力。”在中國學畫數十載的奧地利畫家玫瑰近日在第三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上接受采訪時稱,中國的道教文化激發了她繪畫的靈感,道教的天人合一精神體現了繪畫的生命力,而這正是繪畫的靈魂。玫瑰在中國已經有20多年了。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她此次參展的作品一部分是寫生,一部分是創作。她試圖探索不同畫法的可能性,“在藝術這條道路上,我不想給自己定下一種風格。在構圖方面,比如在海南島棕林的寫生,密密麻麻的樹葉讓我覺得有一種微妙的空間感,而在鄉村的寫生則更靠近中國傳統的文人畫;在材料方面,我也嘗試了紙本、絹本等載體帶來的不同效果。”玫瑰認為,中國畫可以從一個窄的世界走向無限,讓人感覺到解放和自由。相較于如今我們所處的高速消耗、浪費資源的時代,中國畫卻強調簡潔,用非常少的材料表達豐富的內涵,用盡可能簡單樸素的色彩來表達很高的境界。
第三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以“輯葉掇英”為學術主題,以中國畫冊頁為創作體裁,試圖通過播布與更新中國畫冊頁這種古典審美中的獨特范式,來彰顯中國畫學“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的視覺觀感和品讀哲思。此次雙年展有來自海內外的36位頂尖中國畫藝術家的500余幅作品參展,玫瑰的13幅中國山水畫就在其中。
“整體感覺比較靈動,色彩豐富,有靈氣。”來自浙江紹興看展的油畫系研究生欣賞玫瑰畫作時感嘆,外國的畫家能夠畫出中國山水畫的精髓不容易,這些畫作反映了當地的氣息,人物對于生活的向往,極具生命力。
對于中國畫作與外國的不同,玫瑰深有感觸。她將自己在奧地利、芬蘭學畫的經歷與在中國的學畫經歷相結合指出,前期受西方畫作影響的作品表達信仰、崇尚神明交流,后期深受中國畫作啟發,作品開始講求意境與文化。
玫瑰對道教頗有研究,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奧地利看到了《道德經》,深受老子思想的啟發,認為繪畫應該崇尚天人合一,“人跟大自然是兄弟姐妹的關系。”
“畫山水畫對我來說是最難的。”玫瑰說,與西方油畫不同,中國的山水畫很多需要留白,給人許多幻想空間。她表示,當代西方人顛覆傳統的藝術,過于求新求變,使得他們遺失了藝術上根本的東西。而中國文人畫的精神追求正是她的渴求,幫助她找到了藝術之根——那種與自然相契、與天地相往來的藝術精神。
“這種境界,不僅使我在藝術上孜孜以求、深入實踐,更使我將繪畫藝術看成是一個修行悟道的載體,將藝術與整個生活融合起來。”玫瑰說。
山水畫冊作品之一 玫瑰/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