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歷險記
欄目分類:武當動態 發布日期:2018-05-20 瀏覽次數:次
對于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我總在想,那是一篇散文呢,還是一篇紀實? “陶淵明 《桃花源記》的原型在哪里?”全國有30多個地方 “據理力爭”。楚天都市報記者蔣綬、姜宗俊引經據典說,湖南的桃源縣乃陶淵明仙逝600余年后才設置,張家界的武陵源更是1982年由黃永玉先生命名的,只有漢高帝五年所置武陵縣的湖北竹山、竹溪兩縣最可能是“桃花源”。不過,該報編輯王正旺豁達大度地反問道, “千古之謎無解何妨?” 我在此不希望激起武陵之源的爭執波瀾,也非意欲展露桃花的綽約,只想和諸君分享我等在湖北竹山那人間仙境的歷險奇緣。 那是2011年早秋的一天,太陽隱約可見,我們一行四人由當地向導帶領,從竹山縣的官渡鎮向武陵峽上口桃源村方向開拔。車行山路約30公里,到了峽谷左岸的山上,未曾料想,一個巨大的滑坡體堆積竟將半山腰的沙石路截斷,讓人車都無法順利地到達谷底。 看著眼前的滑坡,望著渺茫的前路,心有不甘的官渡鎮鎮長伍盛國從滑坡體上試探了幾步,便搖頭折返,打量著陡峭的自然山坡,試圖另辟蹊徑。 讓我們徒步下山?那可是將近五六十度的山坡。≡居媱澴囍边_谷底的我們大都穿著短衫、短褲、膠鞋,沒帶手套、繩索之類家什,此刻站在斷頭路前猶豫不決。 見此情景,伍盛國身先士卒,一邊下山坡,一邊大聲囑咐我們不要緊跟,以免后面的人絆動滾石砸中前人。待他走到百米谷底后,我開始了此行的第一次冒險。 抓著灌木、抱著喬木往下溜,沒遇到艱難險阻。倒是我一把抓到了荊棘,滿手鮮血直流。這也無甚大礙,問題是有一段裸體山坡,土石松滑,像一只攔路虎蹲在半路,這就讓我不得不側身貼地利用身子的摩擦力了。如果是快到山腳,我還可以沖鋒而過,但現在只得任憑皮破血流。 忽地,一段似少林寺飛身的鏡頭,在我眼前再現。同行的另外一位向導,竹山縣旅游局局長黃永國從我上方的山坡縱身躍下,連跳三級,滑趟側蹬在我下方的山坡上,雙手緊緊捂著眼臉。 “怎么回事,黃局長?”我大聲叫道。 “別動,野蜂子!”他小心回應我。 仔細一瞅,只見他的頭頂,五六只黃蜂盤旋。這時,我的耳邊也響起嗡嗡聲,感覺頭上有蜂子在飛。我立即保持姿勢,一動不動。 過了好一會兒,永國問我,他的頭上還有幾只蜂子,我說還有兩只,不好,又來了兩只……終于最后都飛開了, “我們也可以飛開了!”隨后,我和黃永國連滾帶爬沖到谷底。 黃永國顧不上疼痛,兩手圍成喇叭狀向半山腰的人大聲喊:“當心野蜂子,七口牛!” 我一邊扒開黃永國的頭發尋找蜂刺,一邊問什么是“七口!。他告訴我,七口牛是一種極其有毒的野蜂,一頭牛被它們群起而攻之,螫七口就會置身于死地。這讓我聽得目瞪口呆。我說那咱們趕快返回吧,找個衛生所處理一下。他說沒事,只被螫了三口,他小時候多次被蜂子螫過,有免疫力,再說車子也走了,咱們后退、前行都要花一樣的時間,還不如繼續前行。 后面也有兩位同仁被螫,這些毒辣的黃蜂,以這種方式招待不速之客,成就了我們此行的第二次冒險。 我們在桃花源順流而下,峽谷淌水,一任溪流打濕衣褲。有時學走梅花樁,跨過深潭,在石頭上踮腳跳躍。有時在岸邊沙灘或草叢行走。曾經在九華山森林公園任過職的方孝春,在一處野果密布的叢林,伸手摘了幾個果子遞過來。 “能吃嗎?”看著比拇指指頭稍大的毛茸茸的果子,我問。我知道一個常識,野果子隨便吃可能會致命!霸鷳B野桃子!彼f。我把野桃在衣服上蹭了蹭,小咬一口,一股酸澀充盈口中?吹綅{谷岸邊一路上的野桃樹,我思忖著,它們莫不是陶淵明“忽逢”的那些“夾岸數百步”的“桃花林”傳種下來的吧。 我問方孝春:“這里有猴子嗎?”他說:“有,桃源村里有戶人家告訴我,這里獼猴、大猴都有。”“走,我們過去,到那條地縫里也探一探。不過,要當心猴子扔石頭!彼又f道。 這是垂直于主溪流的第二道地縫,進縫口幾丈遠,方孝春指著崖壁上的一株草,給我們介紹“七葉一枝花”這種草藥,還介紹了“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等名貴中藥。在崖壁草間,我撿到一顆類似小玉米穗的果實。方孝春觀察后說,這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