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常見的一些誤區
欄目分類:草藥 發布日期:2018-10-03 瀏覽次數:次
1.中藥材有沙、土等雜質,要仔細清洗,對嗎?
不對。一般人們認為,中草藥大多以植物的根、莖、葉、花為主,從山上或泥土中采集后曬干而成,難免有沙、土等雜質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細清洗,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藥店里出售的中藥,通常都是去除雜質后經加工、炮制、脫水干燥后制成。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復水洗,更不能用水長時間浸泡后清洗。因為水洗可使中藥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藥效。同時如果藥中有粉劑,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還可以使這些藥物流失。
2.中藥用熱水浸泡效果更好,對嗎?
不對。一般來說,煎服前應用涼水或溫水將每劑中藥浸泡1小時。用熱水浸泡,會使中藥材外層組織緊縮,藥材表面蛋白質凝固,淀粉漿化而阻塞藥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滲出,影響溶出率。同樣道理,中藥未經過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
3.加水量計算方法:煎藥時觀察加水量超過藥面2~3厘米即可,對嗎?
不對。中草藥是一種植物藥,比重較輕,即使經過浸泡,也會浮于水面,所以不能用這種目測的方法。計算加水量要考慮到中草藥的體積、重量、吸水性,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中藥煎制成湯劑后藥量的多少。按照“每日一劑,每劑煎煮三次,取每次煎后藥汁混合共約750毫升,分三次服用”的原則,確定加水的多少,最為合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